【記者張嘉雯日內瓦報道】流感大爆發迫在眉睫,各國紛紛研製抗病毒藥物及流感疫苗,世衞助理總幹事兼傳染病監測及行動總監陳馮富珍提醒各國領袖,生產藥物及疫苗必須符合標準,確保質素及安全性。一旦疫症爆發,世衞專家會盡快分析病毒,並將疫苗的藍本交給各生產商,以期令疫苗數量應付需求。
世衞儲藥供應有困難國
世界衞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及世界銀行主辦的流感及人類流感會議,昨日討論抗病毒藥物及疫苗製造。世衞全球流感計劃統籌員Dr.KlausStohr稱,不少疫苗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根據現時的生產力,全球可望在四至五年內,將對付季節性感冒疫苗增加五億四千支,加上新投產的製造商,疫苗在二○○八年可增至八億一千萬支。
Stohr強調,若人類流感大爆發,全球可在八個月內生產九億支流感疫苗,若進行皮下注射,更可將劑量增加一倍。世衞計劃投資疫苗研究,但各國必須繼續演練,測試方案有否漏洞,確保疫情一旦爆發可作最適當的措施。
對於各國計劃生產季節性感冒疫苗,以防流感大爆發,陳馮富珍提醒各國,製造藥物及疫苗需要紮實的研究基礎,世衞會儲存三千萬粒抗病毒藥物,供給無法購買藥物的國家。她會後接受訪問時稱,造藥「唔係喺街巿買棵菜」,製作特敏福的過程複雜,不但要符合醫學上的標準,並要符合生產地的註冊要求。
陳太指出,若能在疫情爆發的首階段,將一百至三百萬支抗病毒疫苗送到疫區,並隔離整個區域,即使不能把疫症消滅於萌芽時期,也可盡量將時間拖延,以製造疫苗,「只要每拖延一天,全球就可多做四百萬支疫苗,我們需要與時間競賽。」
亞洲報疫透明度有改善
她又稱,沙士於二○○三年肆虐七個月,波及三十個國家,經濟損失二百億美元,流感爆發則可維持十八個月,影響之巨可想而知。根據最新的統計,全球已有一百一十個國家制訂了應變計劃。
此外,昨日亦有與會專家指,亞洲國家通報禽流感的透明度,比去年沙士時有所改善,但監察機制仍有不足,尤其是在中國,地方政府和農民陽奉陰違,往往令中央政府難以掌握實際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