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負資產問題再惹關注,在進入加息周期及樓市銷情放緩下,截至9月底止負資產按揭宗數在兩年內首次回升,較6月底增加逾300宗;涉及貸款160億元,較前季增10億元。金管局總裁任志剛認為,情况「值得大家留意」,但毋須過於憂慮。銀行界人士指今季數字可能再升。
【本報訊】據金管局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的最新調查結果,第3季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9056宗,較前季增318宗;期內平均貸款息率,由前季最優惠利率(P)減0.66厘降至P減0.86厘。
上季增加318宗
在03年第3季,負資產按揭宗數及金額錄得02年6月以來的首次下跌,此後問題逐漸改善,並持續了兩年。
對於有立法會議員提問,近期樓市放緩和負資產回升,是否有小型泡沫爆破的迹象,任志剛回應說:「樓市、負資產、利率,會不會又見到一個泡沫呢?……現時評論言之尚早,比較97、98年資產泡沫爆破後、樓價從高峯期滑落逾六成之時,現時樓價雖然已有反彈,惟尚未返回最高水平。」
任志剛指出,本港經濟基調仍然強勁,失業率正在下降,加上銀行資本充裕,風險管理良好,故對負資產問題並不太擔心,不覺得會對銀行體系造成隱憂,迄今只是公布一季的數據,不宜太早將負資產「定格為一個警號」,仍要看長遠趨勢。
同樣,本地銀行貸款上季突然明顯放緩,他認為不可以單季數字作長遠預測,要再觀察未來一、兩季表現。
銀行界:樓價正常調整
星展銀行(香港)零售銀行業務總監張耀堂說,樓價04年以來持續上升,現時進入調整期也屬正常,故一些「邊緣」按揭個案跌入負資產行列;此外,新造九成或九成半按揭保險貸款,較容易在樓價放緩中成為負資產。
他又說,當息率提高後,選擇延長供款期的業主,每月償還本金額可能因此降低(即未償還金額相對會較大),也可能是負資產回升的原因。踏入今季樓市仍淡靜,故負資產數字可能再升。
東亞銀行(023)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相信,負資產問題不會回復98、99年般嚴重,因為資產價格表現仍然不俗。他認為,本港經濟前景的隱憂,並非來自在樓市或銀行體系,而是禽流感疫情爆發。
花旗銀行香港區行長陳子政認為,上季負資產增加300宗,反映樓市有限度調整,暫時不用太悲觀,也不應單看一、兩個數據,而要長遠留意負資產的數目,惟他拒絕估計第四季負資產數字。
物業二按借得太盡
恒隆地產(101)市務助理董事黃為山認為,負資產回升,相信是近年買家承造樓按成數過高所致,除了部份買家借二按「借得太盡」外,部份連釐印費、律師費一併承造按揭,可謂借到樓價99.9%,當樓價輕微回軟,便很容易跌入負資產行列。他認為,個案升幅並不顯著,市場不用大驚小怪。
華置(127)高級銷售及租務經理柯靄邦指出,近期樓價回軟,負資產上升屬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