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事件香港並不常見」<br>無國界記者:損害香港形象

「這類事件香港並不常見」
無國界記者:損害香港形象

【本報訊】國際傳媒監察機構「無國界記者」及外國傳媒,均密切關注《明報》接獲恐嚇炸彈事件。無國界記者表示,今次事件將會損害香港的形象。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及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形容,記憶中本港新聞機構接獲郵包爆炸品的事件絕無僅有,對本港新聞自由的國際形象,或多或少造成影響。

有信心業界攜手捍衞

無國界記者亞洲部主管布羅塞爾(VincentBrossel)對事件表示震驚和驚奇,他接受本報訪問時說:「這類事件在香港並不常見,或多或少有損香港形象。」在無國界記者二○○五年全球新聞自由指數中,香港排第三十九名,報告中指「侵犯香港新聞自由的事件十分罕見」。
布羅塞爾表示,今次事件可能會輕微影響香港的評分,但他有信心香港記者會站在同一陣線,捍衞新聞自由。「我不擔心香港的新聞自由受到威脅,我很樂觀,有信心香港記者不會屈服於此類暴力行為。」他表示,全球各地不時有新聞媒體收到恐嚇,最重要是記者不要屈服,影響報道立場。

報道爭議事件有顧慮

英國廣播公司傳媒新聞記者海危姆(NickHigham)接受本報訪問,在譴責炸彈恐嚇事件的同時,認為香港的新聞自由正受到威脅,暴力威脅無可避免會令記者在報道「具爭議性」的新聞時多了一層顧慮,他對香港記者近日連番受到襲擊,深表同情和遺憾。
不過,海危姆深信「本港的國際形象不會因為個別的炸彈爆炸受損」。
海危姆舉例指英國在七十年代,曾經受到愛爾蘭共和軍策動一連串的炸彈襲擊,可是英國的文明形象並無受到質疑,即使倫敦最近在7.7恐怖襲擊後遊客有所減少,也不影響其國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