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重要經濟數據或事項,大部份集中在星期四發表,而當中較受投資者關注的,是英倫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議息例會。
自從筆者於6月1日欄(題)指「英國經濟開始滑坡」後,至今可謂未好過,若果不是形勢不妙,又何須在8月毅然減息?連行長金默文夥同副行長拉奇爵士(SirAndrewLarge)的鷹派也被點數擊倒(4票對5票),便可想像經濟是如何不濟矣!然而正如本欄早前所指「誤陷滯脹進退兩難」(10月4日欄題),MPC目前面對的dilemma是經濟增長呈現倒退之同時,通脹卻冉冉上升至接近9年高位的2.5%,眼見消費環節、製造業以至商業信心都正在滑落中,不減息又怎樣可以振興經濟?可是減息又恐怕促使通脹惡化,汝道是否頭痛至極?既然央行肩負遏抑通脹為首要任務,減息又未必在短期內見效,那麼加番轉頭或維持(基本利率)不變,乃是暫時最佳決策,加上財政政策之運用空間不大,學歐洲央行般以不變應萬變,等奇迹出現,何如?
美貿赤料再擴大
另外,美國9月份貿易赤字和密歇根大學11月消費情緒指數亦於周四公布,前者在油價飆升和與石油有關產品提煉價格上升影響下,一般分析員預料將突破600億美元;後者在颶風相繼蹂躪後連續兩個月走弱,這次應有反彈(預計由10月的74.2上升至76),不然形勢不大好。
英美之外,法國有9月份製造業和工業產出數字於同日發表,相信不會有何驚喜。此外10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和第3季國內生產總值(GDP)亦出籠,CPI估計在(按年)2.2%左右,GDP應可錄得0.5%增長(第2季僅有0.1%增長),倘如是,則可望將按年增長由1.3%拉高至1.7%,以歐洲核心國而言,算是不俗了。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