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文宣遏仇日情緒

官方文宣遏仇日情緒

中日關係低迷,北京有意壓制國內民間反日情緒。由官方新華社主辦的《瞭望東方周刊》報道,內地絕大部份仇日「憤青」從來沒有接觸過日本人的經驗,只依靠互聯網上的資訊,濫發煽動性言論,但部份憤青已開始摒棄謾罵思維,轉向理性辯論,承認以前對日本的認識太片面,並將反日立場改為「學習日本,反省自己」。不過,對官方的這種指摘,內地網民反彈強烈。有人要求《瞭望東方周刊》道歉,有人說:「看了這篇文章,我更想當憤青。」

最新一期《瞭望東方周刊》以「中國憤青們的真實生活」為題,用了大量篇幅渲染憤青的思維邏輯:「我是愛國者,所以我做的事情都是愛國的、是正確的;誰敢反對,誰TMD(他媽的)就是漢奸,是洋奴。」

「憤青」多未曾接觸日人

文章稱,內地憤青主要活躍於網絡上,各種謾罵和煽動性的「愛國言論」,不僅有粗鄙的人身攻擊和詆毀,還有對戰爭的無原則鼓吹。這些「頭腦發熱、極度衝動」的「愛國憤青」,在網絡上濫發帖子,最終淹沒理性發言,使之徹底淪為發洩口慾的場所。
報道又引述每天都會上網逛論壇、「和右派吵架」的憤青孫風雨說:「其實我在網上『吵架』的時候從不罵人……因為右派最害怕的就是理性型的憤青。」而自稱「不折不扣的憤青」的牛拉多納,則和內地絕大多數憤青一樣,從沒有接觸過任何日本人,他對於日本人的認知,幾乎完全來自互聯網等傳媒訊息。他漸漸發覺:「整天就是謾罵,沒甚麼意思。」
報道稱,牛拉多納開始逐漸了解到發達的日本,有很值得中國學習、反省的地方,感到以前對日本的了解太片面。他開始在網頁上加入關於日本文化、政治、經濟之類的文章,而不是一味發表關於日本負面報道和評論。最近,他更將自己在網上創立的「抗日根據地」的宗旨概括為「牢記歷史,聲討日本;學習日本,反省自己。」
《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