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價今年來屢創新高,原因是產量未能追上需求,令全球庫存量大減。但分析員認為,全球紅銅將會供過於求,預期明年銅價會由高位回落。
【本報綜合報道】在上周五,於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旗下Comex買賣的12份期銅價格收報每磅1.8460美元,升1.90美仙(1.04%),創收市新高。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期銅價格上周五尾段每公噸報3974美元,升33美元(0.84%)。
銅價今年屢創新高
LME期銅價格過去1年來累計已上升四成,並曾於上月20日突破每公噸4000美元大關,升至4105美元,是該所自1870年買賣紅銅期貨以來最高價,反映紅銅生產嚴重陷入瓶頸以及中國需求持續殷切,導致存貨不足。
瑞典Boliden等多家銅礦生產商今年來先後出現預期以外的廠房封閉維修,導致銅產量下降。
分析員表示,除了中國繼續需求強勁之外,全球其他地區今年對銅的需求其實不大,預期銅價在2006年將持續下跌。滙豐銀行的分析師威廉遜說,假如說供應短缺、存貨不足以及價格高企是紅銅市場今年的特徵,則明年的情況可能剛好背道而馳。
威廉遜表示,明年紅銅需求增長可望加快,但相比之下,供應升幅料會快得多,最後導致供應過剩,庫存將隨之增加,銅價則下降。
根據滙豐銀行的預測,明年紅銅礦產量將為1650萬噸,較今年增長8%;估計銅價明年將比今年下滑14%,後年進一步跌14%。
礦場產量預期回升
BanquePopulaire商品分析員指出,紅銅生產在今年夏季陷入瓶頸,延緩了紅銅出現供應過剩的時間,並支持銅價創新高。但滙豐的威廉遜認為,銅礦正轉向更多元化的生產模式,有助突破生產瓶頸,明年的產量將會回升。法國興業銀行估計,今年紅銅供應將欠缺約25萬噸,但明年供應則會過剩15萬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