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雙方終於達成臨時協議,明年起至○八年的三年間,中國輸出美國紡織品升幅可以按年遞增,分別為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三及百分之十七。雖然美國作出讓步,但本港一名牛仔褲商認為,對增加美國生意效益有限。
香港紡織業聯會常務副會長林宣武認為,雖然協議為業界消除大部份陰影,可以有一個穩定的生意環境,但仍要待細節出爐,包括受限制的紡織品有多少類別;計算出口增長的基數等,才知實際影響。
改用麻棉作衣料
美國官員預期,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與中國官員,很可能明天在日內瓦正式簽署協議。林宣武預計,中國可能效法中歐協議,按廠家業績免費派發,同時引用招標制,將出口貨量進行分配。
褲商H2CClothing市場經理劉美思說:「由於配額不足,今年只有小量棉褲在內地生產,明年自然不會分配到很多配額,亦估計配額價格會被炒高,倒不如在香港生產更化算。」
今年大量中港廠家改用麻棉作為成衣用料,避開出口配額限制,令原本少人問津的法國諾曼第主要亞麻種植場生意大增。劉美思說,今年公司約六成出口美國褲子用麻棉(在內地出口),四成用棉(在香港出口),相信明年會繼續主力用麻棉。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