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與中行角色重叠<br>中銀定5年發展規劃

避免與中行角色重叠
中銀定5年發展規劃

爭取成為第2家國有銀行在港上市的中國銀行(下稱中行),上市前需先解決與本港附屬公司──中銀香港(2388,下稱中銀)之間的定位。據悉,中行上市將包括內地及所有海外業務(連同中銀香港),中銀正就此進行內部研究,冀在中行遞交上市申請前,完成3至5年的中期策略發展規劃報告。

【本報訊】消息指出,中銀香港「肯定」是日後中行在港業務的唯一發展機構;至於內地市場,中銀香港(連同南洋商業及集友銀行)截至去年底,已設立14間分支機構,規模相對而言不算大,中行對繼續保持現狀並無異議;但日後中銀香港在內地進一步發展,業務上如何與中行劃分,則仍在討論中。

維持現狀獨立管治

研究亦包括確保中行在港上市後,不會影響中銀香港按照本身董事會領導下,以獨立自主的管治方式繼續運作。
現時,中銀香港董事會內,來自中行的董事會成員,將繼續以大股東代表的身份坐鎮。據悉,香港監管機構亦非常關注兩銀行管理及業務區分清晰,以免混淆。

上市地位不受影響

中銀香港發言人回應本報查詢時表示,該銀行經常研究各方面的發展策略,但對於是否正草擬策略發展報告則不予置評。
市場估計,中行約於下月向港交所(388)遞交初步上市表格,明年初再補充截至12月底的已核實數據,計劃於明年4月在港上市。
目前,中銀香港是中行最大的海外業務盈利來源,消息指出,中行將以整個集團業務上市,即包括內地及所有海外業務;以本港為業務核心的中銀香港,上市地位不會受母公司上市計劃影響。
雖然在境外領域上,兩家上市銀行有一定重叠,但中行具備內地業務網絡,未來增長潛力可能較以本港業務為主的中銀香港為佳。

內地業務較難劃分

高盛證券最近會晤中銀香港高層後發表報告稱,隨着中行醞釀海外上市,中銀香港需盡快訂定及勾畫本身的發展策略,讓投資者了解該銀行未來在內地的擴展藍圖。
報告指出,日後一些業務範圍,如配合內地企業在香港及亞洲擴展業務、本港企業在內地發展等,由中銀香港負責可能較母公司合適;但內地零售銀行及財資市場業務,要劃歸中銀香港則「可能較棘手」。
高盛是中行上市的3家聯席全球協調人之一。

中國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