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縱橫:銀行渾水摸魚市民如在刀俎

投資縱橫:銀行渾水摸魚市民如在刀俎

美國上周再度加息0.25厘,但香港銀行沒有按照這個幅度加息,而是加息半厘,即超出美國加息幅度的1倍,這已不是第一遭了,有說這是銀行界抗衡金管局推出的「綜合利率」(下稱C),又有說銀行只是「追加」利率,亦有說加息幅度大是因為競爭激烈且同業拆息高企。金管局總裁任志剛對銀行界的做法非常不滿,溢於言表,在北京說希望追加利息已完結,但鄭海泉跑出來說銀行早已提醒市民加息的風險,已盡責任,柯清輝又說銀行追加利息何時完結要視乎拆息走勢。就上述各點,筆者欲指出銀行界的各種謬誤。
金管局欲以C替代優惠利率(下稱P)作按揭利率定價基礎,是否利多於弊,見仁見智,筆者是反對的,但用C還是用P,跟今次「過度加息」的問題沒有直接關係。
既說「追加」,自然有「追加」的背景。無可否認,美國由去年6月開展的加息周期,香港過了一段時間才跟隨,計及香港的「追加利息」,以兩個不同的P計,期內仍較美息少加0.25厘或0.5厘,看來銀行「追加有理」。但不要忘記,在上個減息周期完結前,香港銀行多次沒有跟隨美國以相同幅度減息甚至不減息,累積少減的幅度約1厘,即銀行界其實還沒有完全補償減息周期時少減的幅度,故所謂「追加」,從這個角度看並不合理。

追加利息是藉口中小企業苦難言

任志剛希望「追加」已完結,是對銀行業的理性勸喻,銀行界並沒有合理考慮香港經濟是否能承受這樣的加息速度與幅度。以P以上利率借貸的中小企,面對的苦況不難想像,供樓一族在利率攀升太急的情況下亦百上加斤,但鄭海泉只回應說銀行早已提醒,已盡責任。但加息之風險又何須提醒,問題是市民知道利率將升,他們能做甚麼?是否人人不買樓、個個業主都賣樓、中小企關門結業迴避加息?鄭的說法並不合情理。
任總勸銀行不要再「追加」,但柯清輝卻說要看拆息走勢,拆息固然會影響利率趨勢,但與「追加」何干?「追加」是「補償」的行動,與拆息完全無關,顯然,「追加」只是個藉口,合理的原因欠奉。事實上,只要看看銀行界在整個加息周期是如何調節P及存款利率便都一切了然於胸,不單貸款利率加幅遠高於存款利率,有眾多儲蓄存戶不單無息可收,甚至要繼續因結餘少而要支付月費,這樣公平嗎?銀行說競爭大而要大幅加息給存戶,故要大幅提升P。但真正的競爭,只會使借貸利率下調而存息吸引,銀行的說法不足信。筆者看到的只是不利市民的「卡塔爾」影子,特首與任總都應正視問題,免香港經濟陷入深淵。
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