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任貝南克為下任聯儲局主席的提名,以及美國經濟在第3季錄得驕人的3.8%增長,抵銷了白宮中情局洩漏情報員身份醜聞的負面影響,亦促使美股買盤湧現。經過10月份的大幅調整後,若根據明年的盈利預測計算,美股現時的平均市盈率已跌至只有14倍。
不過,很多精明的投資者都知道,不論市盈率處於哪一水平,假如沒有良好氣氛推動,淡友仍會壓倒好友,令股市出現低處未算低的局面。無疑,相比起現時的利率,美股確實便宜,但杜指仍然陷於窄幅波動,原因便是利淡因素仍然存在。譬如消費者的負債處於歷史新高,那麼零售巨擘沃爾瑪的股價跌至6年新低,便絕非巧合;而過去兩個月亦不斷有資金從美國的互惠基金流失,再加上卡特里娜吹襲過後,油價仍然高企於每桶60美元,而布殊政府接連爆出政治醜聞,自然亦應算上一筆。
油價自高位回落了接近10美元,但美股仍然上升乏力,意味着華爾街仍然飽受困擾,以致利淡情緒揮之不去。這從高拋空比率以及上升和下跌股份數目差距不斷收窄,便可見一斑。
見底條件已就緒
美股自科網泡沫爆破後的谷底回升,牛市已步入第4個年頭,難免有點步履蹣跚。畢竟,平坦的孳息曲線、通用汽車會計醜聞,而油價回軟後強勢股驟失(能源股隨步下滑,令標普500指數光芒四射的龍頭股頓失),均加強了華爾街的的疲態。
不過我認為,現時正是黎明前的最黑暗時刻,大家不妨在現水平入市小敲。與牛市頂時貪婪會過度的道理一樣,熊市底的恐懼亦會過猶不及。即使經歷了11度加息、颶風的蹂躪,以及能源震盪等衝擊,美國經濟仍能錄得3.8%的強勁增長,而美國企業的收支帳亦前所未有地強勁(這可從信貸風險差價收窄中得到印證),令我益加相信美股短期見底的條件已就緒──估值便宜、盈利增長理想,而零售消費在高負債和高油價下仍能保持暢旺。實際上,聯儲局未有因卡特里娜停止其加息步韻,已是美國經濟持續強勁的最佳指標。
事實上,我深信聯儲局仍然落後於形勢,因為消費物價指數在明年極有可能升抵4%而超越聯邦基金利率。多得亞洲央行周而復始地把儲備投入美國國庫券,美國得以續享負利率的好處,即使聯儲局自去年6月起已持續提息,長債孳息仍沒有相應急升,而由於按揭息率主要是與10年期債券孳息掛鈎,故物業資產市場的派對仍可以繼續。上述情況,正正是油價高踞於60美元,仍沒有對美國經濟增長和消費者支出構成障礙的原因。
此外,美企持有的極高現金比率,亦意味着資本開支在2006年極可能出現另一榮景。因此,我手上水晶球所顯示的美股前景,遠較市場的調查結果樂觀,而實際上,10月股市所展示的悲觀情緒,只會加強我對杜指和標普500下一個大浪是上升而非下跌的信念。
要尋找牛市,必須先攀越「憂慮之牆」。現時大市的氣氛糟糕頂透,我們大可以用撐竿跳形式爬越柏林圍牆。催化劑是甚麼?我相信會是低企的債券孳息,即使聯邦基金利率調高至逾4.5厘是無可避免的,因為貝南克在明年接替格林斯潘後,仍不會停止加息,以顯示他對通脹同樣有高度警覺性。
息升不礙股市漲
那麼,息率上升又會否嚇跑股市牛?當然不會,因為經濟增長和微幅上升的通脹,對股價估值是利好非利淡。
我的策略是集中於購買大型藍籌股,由於資本支出明顯對科技股有利,質優科技股更是我的心頭好,那些知名度高的矽谷科技股如IBM、思科、英特爾和微軟,均具備了上升的條件。
我的次選將會是銀行、保險公司和投資公司等金融類股份,它們的風險回報比率極之吸引。近期在自己交易所掛牌的金融交易所股份例如納斯達克、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BOT等,股價皆有出色的表現,除了反映併購熱外,亦正正是美股下一大浪是攀升向上的領先指標。
[email protected]
﹙本欄隔周逢周一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