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最優惠利率難一致

理財智慧:最優惠利率難一致

上周美國宣報加息1/4厘,但香港銀行意外地加息半厘,除了市場覺得奇怪之外,連金管局總裁任志剛亦在公開場合表示驚訝,不知道為何銀行要加半厘利率。
自加息周期開始之時,美國聯儲局已採取漸進式加息方法,每次加息1/4厘,而且每次都是預先放料,說為了防範通脹於未然,所以仍會加息,而迄今已經連續12次加息,累積加幅達3厘,使聯邦基金利率升至4厘。
香港早期沒有完善的滙率機制,當初因為市場憧憬人民幣升值的關係,大量資金湧到,使到香港資金十分充裕,以致早期美國加息時,香港不但不加,甚至要減息。不過,經過金管局優化了聯繫滙率之後,港息再次跟貼美息,對於大銀行而言,港息尚有1/4厘的調升空間。

資金成本有異

自利率協議撤銷之後,銀行的利率便不一致,特別是最優惠利率這一個樓宇按揭、私人與機構貸款所倚重的利率指標。因為不同銀行的資金成本有異,所以美國加息之時,部份存戶基礎較小的銀行便要多加利息,使到中銀、滙豐及恒生的利率,比其他銀行如渣打、東亞等銀行的利率低了1/4厘。
上周由中銀、滙豐及恒生率先加息1/2厘,市場本來預計這些銀行加多1/4厘利率的目的,是要與其他銀行看齊,使到最優惠利率再趨一致,但結果卻出人意表。其餘銀行大部份都追隨加息半厘,使到最優惠利率再次有兩個。
究竟是銀行界希望有兩個最優惠利率來反映其成本開支,抑或另有別情?就不得而知了。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