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興業(480)停牌數天後,公布供股集資,向同系公司收購中國染廠大廈全部權益,最為特別的,是停牌前股價已是3.70元,供股價則為3.80元,供股價較市價有溢價,相當特別。
向名力公司收購中國染廠大廈及股東貸款,代價12.84億元(可調整),該物業由興業於2000年初以9.88億元售予名力,其後經過翻新,並將第一層及地下修改為商業零售用途,最近更興建天橋以接駁鄰近的愉景新城商場(興業佔50%權益),該物業面積98.2977萬方呎,預計租金收入每年7800萬元,相當於代價回報率6%,物業獨立估值14.8億元,收購代價折讓13%。
集資是6股供1股,每股供3.80元,集資約7.33億元,用於收購物業,餘數由內部資金支付,預期大股東按比例供股,名力則包銷全數股份,目前名力並無持有興業股份,如大股東未按比例供股,仍佔興業股權50.75%,若其他股東不供股,則名力包銷,持有興業股權7.04%,就算興業大股東不供股,名力也應包銷。
今年3月底,興業每股資產淨值5.75元,供股價折讓33.9%,供股後每股資產值將降至5.07元,攤薄11.8%。
作為一般投資者,供股價高於市價,如不計較攤薄,將會放棄供股,因而安排名力包銷全數,以確保完成集資,除非有不可抗力事件發生。
今年興業的股價表現,大部份時間頗佳,去年底是4.90元,今年8月高於5.75元,9月以前,大部份時間在5元以上,其後才急跌至停牌前的3.575元(收市3.70)。收購一項物業,應早有計劃,相信不會於短期內決定,因此,高價時不供股(但已發行債券用於上海發展),股價急挫後才供股,而供股價則高於市價,相信是一種策略,最表面的看法,是名力希望以較低價持有股權。
不宜看得太淡
興業增加投資物業,當有理由,未提將物業重建,意向不明,因涉及補地價,是否理想的重建,暫難估計。
興業過去曾作重組,目前將過去出售物業購回,相信其中已涉及若干財技,則這次供股收購物業,亦可能是一種財技,也可能與換股債券有關,認股價應由6.50元作出調整。
興業跌至3.65元,續低於供股價,宜留意除供股權前變化,可考慮供股,不應看得太淡。
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