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輟學率升 急透教育部前副部長<br>「出現新文盲是教育失職」

農村輟學率升 急透教育部前副部長
「出現新文盲是教育失職」

「我很擔心農村中小學輟學率上升。要知道,貧困家庭子女失學,新文盲的產生,這是教育的失職啊!」深受內地民眾擁戴的教育部前副部長張保慶,心懷貧困家庭失學學生,繼續發揮敢言本色,直斥中國出現新文盲是中國教育的失職,認為政府資助困難學生升學,關係到中國共產黨到底是不是為人民服務。

現年六十一歲的張保慶,一九七九年進入國家教委工作,從事教育行政工作達二十六年。他日前以年屆六十歲退休年齡為由,宣布離職,內地群眾萬般不捨,紛紛走上網上討論區留言,擔心張保慶是因多次批評教育腐敗而被迫罷官。

窮家子出身吃番薯念高中

《人民日報》海外網昨刊登張保慶的專訪。張保慶在專訪中披露個人求學的艱苦經歷,因沒錢坐巴士,整整三年高中每逢周六下課,均要徒步五小時回家,而每日亦只能吃番薯充飢。
他說:「每個星期六的下午上完兩節課後步行回家。那時候年輕,走得快一點,但也得花五個小時左右。三年如一日,就是這樣過來的。」
張保慶因家貧導致營養不良,年紀輕輕竟出現高血壓,最後更因身體檢查不合格而未能進入第一志願的北京大學中文系就讀,被迫退而求其次,進入北京外國語學院。
一九七九年夏天,張保慶被調往國家教委工作,開始二十六年的教育行政生涯。在教育部門近三十年,張有一次在湖南考察,發現一名代課老師雖工資低微,但為了繼續教育工作,不惜課餘時做兼職,令他感動不已。

反映共黨是否為人民服務

張保慶指出,對於中國共產黨和政府來說,資助家貧學生,絕對不是給幾塊錢的問題,而是反映到中國共產黨是不是為人民服務,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到底是不是優越的問題:「我個人堅信,只要我們對困難學生有感情,政府的措施出台以後真正落實,貧困生這個問題就會成為歷史。」
《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