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副學士課程被指質素良莠不齊,欠缺一套公認標準,教育統籌局提出劃一副學士課程標準,學生需修讀六十個「學分」才能取得學位。在統一標準後,當局要求各院校推行學分互認機制,讓學生可於不同院校就讀「儲分」。不過有院校認為各校的課程設計各異,互認學分會有困難。 記者:梁美寶、倪清江
全港目前共有二十間開辦副學士課程的機構,每年提供超過二萬五千個副學士學位,未來數年將再增數千個。教統局近期向有關院校提出一套質素保證機制,建議院校在設計課程時以學分為單位,每一學分為十五個小時上課時數再加四十五個學習時數。
列為資歷架構第四級
中七程度人士修讀副學士,需取得至少六十個學分才可獲得副學士學歷;中五程度入學則要再加三分一學分,即八十個學分。當局又正研究在師資、學生活動空間及師生比例方面,提出一致標準。
在劃一水平標準後,教統局認為院校間應推行互認學分機制,令副學士生可如美國社區學院的學生般,在某一院校修讀一個課程後,再往其他院校修讀,或在工作一段時間後繼續修讀,有關學分均獲互認及可累積。
向僱主推廣資歷架構
學術評審局正制訂七級「資歷架構」,教統局建議將副學士課程列作第四級,即介乎第三級的文憑與第五級的學士程度。為推廣資歷架構及爭取僱主認可,教統局局長李國章將於本月中向僱主推廣資歷架構。
嶺大社區學院院長李盧麗兒認為,新建議長遠而言是好事,但要推行學分互認會有困難。浸大持續教育進修學院院長黃志漢指,該建議對學生來說更有保障,但要進行學分互認並不容易,相信需一段時間才可實行。
千多名副學士生畢業
有院校指出,現時副學士課程的學額已求過於供,若劃一水平標準及推行學分互認,會令規模較小的院校難以生存,最終副學士課程會由各大學的附屬院校壟斷。
另外,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及香港專上學院昨舉行第三屆聯合畢業禮,有千多名副學士生畢業。有受訪畢業生認為,教統局推出監管副學士課程措施,有助提高認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