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聯線:結構性票據切合不同市況

票據聯線:結構性票據切合不同市況

結構性票據的最大賣點,在於透過不同投資工具的配合,以切合投資者對後市的看法,並提供傳統單一投資工具所不能提供的回報機會。由於所針對的回報與風險並不相同,所以在選擇結構性票據時,投資者先要清楚本身對後市的看法,再了解產品結構及當中包含的回報機會及風險,從而挑選最合適自己的產品。

首先,投資者要清楚自己的風險取向到底是穩健還是進取?以股票投資來說,穩健型的投資者往往會以大藍籌股為主,例如滙控(005)、長實(001)、新地(016)等,都是市值較大、上市歷史悠久的股票。目標是希望長線持有,賺取股價之餘,並獲得穩定的股息收入。
至於進取型的投資者,涉獵的股票類型較廣泛,除了藍籌股以外,亦會參與紅籌國企及二、三線股等,不懼承受較高的風險。投資者會積極捕捉短線的投資機會,以爭取最高回報為目標,因此亦經常換馬。

保守進取 各適其適

以股票掛鈎票據為例,就掛鈎的股票類型,大致可區分出是針對哪一類投資者,如仔細分析,從回報類型更能準確判斷票據傾向穩健或進取的程度。
接下來,投資者需要清楚本身對後市的預期。這主要可分為四類:看好、個別發展或牛皮、波動及看淡。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結構性票據,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時,往往諸多考慮,但其實過程可以化繁為簡──先從產品結構入手,了解產品究竟適合哪一類市況,再揀選適合自己看法的回報類型,然後把範圍收窄,比較同類產品中的條款。
在未來數個星期,本欄將會就適合各種市況的常見結構逐一講解。既然本港的結構性票據大部份都是非保本的結構及與股票掛鈎,以下所舉出的例子都以股票掛鈎票據的結構來說明,相信讀者將更容易掌握及吸收。
比聯金融產品結構產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