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本周再迭創逾4年以來的新高,反觀其他主要股票市場則大多持續在今年的高位之下徘徊。日本政局明朗化,本土需求亦見上升,加上日圓近期走軟,均有助經濟基調進一步增強。此外,環球基金經理在過去一段時間曾過度調低日股比重,隨着日股氣氛轉趨正面,海外資金在今年初以來只好不斷增持日股比重,對日股亦起推波助瀾作用。
日本今年經濟增長預期將達2.2%,不但較歐元區預期增長的1.3%為高,也較年初大部份金融機構對日本全年增長預測的1.1%高出1倍。筆者曾於9月15日在本欄提出有關「日股長線基調趨穩固」的論據。當時我指出,日本經濟主要的增長動力來源,已經由以往過度依賴出口轉變為由本土需求增強所取代,這表示日本經濟似乎正出現一次真真正正的復甦,並且會持續下去。
呆壞帳問題改善
筆者現時對日股前景更加樂觀,並想就有關論據作進一步補充。
首先,日本有大約7成出口是輸往亞洲及美國的,由於以中國及美國為首的外圍經濟正保持合理及健康的增長步伐,加上日圓滙價近期偏軟,兩者均有助推動日本出口上升。日本9月份出口總額創下歷來新高,在輸往中美的出口帶動下,整體出口按年增長8.8%,較市場預先預計的5.5%為佳。
與此同時,外圍的正面因素正廣泛地蔓延至本土經濟之上,甚至過去多年從未嘗試充份感受到復甦勢頭的非製造業中小企,現時也終於展開了全面的復甦步伐。自97年財政年度以來,非製造業中小企積極解決呆壞帳問題,企業整體帳目因而大幅改善。由於有接近7成的銀行貸款是放予中小企的,故此,企業管理經歷多年改革之後,似乎終於產生一個良性的經濟循環。
復甦客觀條件佳
再者,有迹象顯示,日本即將進入一個活躍的企業收購合併年代,其中敵意收購行動會變得普遍,這將導致企業管理層提高有關警覺性,為此而積極改變其固有的資本及派息策略,並以提升市值為主要目的。
從以上種種因素看來,現時無論是本土宏觀或微觀經濟所出現的轉變,又或是由外圍所推動的經濟因素,都對日本復甦前景起着十分利好的刺激作用。我們預計,日股在未來幾年時間會因此而得以保持平均約1成或以上的按年升幅,並繼續成為環球資金增持的主要對象。
均衡策略更化算
日股過去給人的印象,是一個十分波動的市場,事實上,日股基金過去3年平均波動率動輒可高達20%,一些中小企基金的波動率更達30%以上,並非一般投資者所能承受。因此,較可取的策略,該以太平洋均衡基金作為入市途徑。
所謂「太平洋均衡基金」,是指可以投資於包括澳、紐市場在內的亞太股債均衡策略。以一隻在同類策略之中表現最出眾的太平洋均衡基金為例,現持日股比重約4成、澳洲股市約1成,其他投資還包括中、港、台、韓及印度等地區股市,股票佔整體組合比重接近90%,另持有約17%的債券比重對沖風險,由於基金可透過借入現金來增加其投資彈性,因此其股債總比重可超過100%。
上述太平洋均衡組合過去1年、3年及10年,在同儕中表現均名列第1,年初至今及過去1年表現亦優於大市及同類平均值。過去3年,其平均回報為28%、平均波動率僅為13%,而年初至今回報為13%。相對另一隻典型日股基金過去3年其平均回報為21%、平均波動率為18%,年初至今回報同樣是13%,前者作為一隻股債均衡基金,有每年派發股息的特點,因此無論在風險調控及回報掌握各方面,均較單獨投資於日股更為優勝。
潘國光 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
Citibank環球個人銀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