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典型「御宅族」,一有空就到東京秋葉原電器街閒逛,不是走進電器店發掘最新電子玩意,就是鑽進模型店搜羅人形公仔。他自稱「御宅族」,但沒半點似電影《電車男》衣衫襤褸的隱居一族,更不是日本人,他是個老外「御宅族」。美國人馬恰斯(PatrickMacias)六年前闖進東京街頭研究「御宅族」文化,去年更著書向外國人「御宅族」提供朝聖指南。
有空就到秋葉原「尋寶」
三十二歲的馬恰斯走到秋葉原電器街,以專家口脗說:「看,是不是像間美術館?」他之後鑽進一間模型店,看着貨架上的《哥斯拉》和《異形》公仔,如數家珍說:「《星戰》和《蝙蝠俠》的角色都是美國英雄,但電影中角色的人形公仔,只能在日本買到。」
他買了個手機攔截器,更急不及待走到秋葉原火車站試用。他啟動了攔截器,四圍的手機機主的通話立即受干擾,看見他們一臉困惑,他沾沾自喜。旅日多年,他自誇「御宅族」詞彙豐富,又曉得「宇宙戰艦」和「大怪獸」等漢字。
馬恰斯說,日本漫畫和動畫在美國很流行,「甚至成人漫畫也很受歡迎,御宅族人數在世界各地不斷增加」。他去年跟旅美日本影評人山智浩共同出版《漫遊動畫城市:新東京的御宅族指南》,讓外國「御宅族」一本指南在手,到東京朝聖。
對於日本漫畫和動畫在美國人氣急升,山智浩指出,美國的事物較單純,很多東西都是正邪不兩立,但日本動畫中就連戰爭也沒有好壞之分,這種文化差異的微妙表現手法正是吸引美國人之處。
自幼看《鹹蛋超人》長大
自幼看《哥斯拉》和《鹹蛋超人》長大的馬恰斯,將「御宅族」分為三代:第一代是看《小飛俠阿瞳木》的人,現在這類人屬少數;第二代是七十年代看《宇宙戰艦大和號》和《超時空要塞》的人,他們現時約二、三十歲;第三代則是現時看《NANA》等人氣漫畫的年輕人。
玩物喪志,馬恰斯說許多日本「御宅族」都有抑鬱問題,「部份人很孤寂」。想享受御宅族世界之餘又不墮落,他認為關鍵是經常檢討自己的「道德尺」,看看心態是否獲得平衡,把現實和幻想劃清界線。
日本《東京新聞》/《讀賣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