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市愈來愈多重磅國企股份上市,市場的目光都投放在這些股份之上。這些大型股份每日成交的金額很容易過億元,例如中石油(857)、中移動(941)、建設銀行(939)等股份,均見成交熱烈。但對於一些中小型企業股份,它們的交投便相形見絀,未及熱門股份般暢旺。一些打算上市的中小企股份,近期更因市況欠佳關係而要押後招股,又或者遭到壓價,這反映了中小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的困難。
吸引投資者需溢價
昨天談及的「被忽略公司效應」(negleetedfirmeffect),就正正發生在香港股市之上。中小企業的股價往往要低些,才能吸引到投資者的興趣,這點從公司的市盈率、市帳率中可以見到。中小企公司要有多些回報溢價,又或是較高的實質回報(亦即股價較廉宜),才能吸引到投資者垂青。
港交所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因而有計劃協助中小企組團到東南亞作路演(Roadshow),明年港交所新交易大堂啟用後,能夠提供場地之時,亦計劃舉行投資者研討會,又或者鼓勵基金業成立中小企投資基金等事宜。
「被忽略公司效應」其實是與財務學上的流動性效應(LiquidityEffect)有關的。正因為中小企長期被投資者忽略,成交偏低,買賣雙方都會遇到成交困難,因此容易造成想買買不到,想沽亦沽不到的情況,結果因流動性低的問題,造成回報存在溢價的結果。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