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以前同囡囡講嘢,囡囡表達得唔好,好多時會唔理我,我亦唔識處理……𠵱家譬如話囡囡想開雪櫃,我會㩒住道門,要佢出聲先畀佢開;開咗雪櫃會問佢攞乜,我又會特登攞錯畀佢,要佢講多啲嘢。」楊太的五歲女兒仟仟自小語言發展遲緩,她於數月前讓女兒接受「FloorTime」言語治療,令女兒的說話能力得以改善。 記者:黎國剛
言語治療是指針對溝通障礙及吞嚥障礙的治療服務,其中患者會出現對說話理解力不足、辭不達意、發音不準、口吃或聲音沙啞等問題。言語治療師梁偉豪估計,本港約有一成人口屬於溝通障礙及吞嚥障礙的患者,需要接受言語治療。
着重情感表達
梁偉豪指出,近年本港在言語治療方面有新的發展,從二○○○年開始,本港部份言語治療師引進了一種名為「FloorTime」的治療模式,有關方法相對傳統的治療,更着重小朋友的情感表達,針對他們的喜好及興趣,誘發他們的說話動機,並採用更多假想的事物,引導小朋友開口說話,從而進一步啓發孩子創造更多的句語,能夠在日常生活靈活使用。
他舉例說:「好似話用兩隻手做行路動作,用手指搭着手臂做行山動作,紙巾球可以假想係棉花糖,以旋轉嘅櫈假想為小朋友平日玩嘅氹氹轉,呢啲都係假想嘅事物,但可以引導小朋友講出更多嘅句語。」
梁偉豪又稱:「『FloorTime』嘅方法好重視同小朋友嘅溝通,除咗係言語上嘅一問一答,亦都可以透過非言語嘅表達,就係所謂嘅『溝通圈』。譬如爸爸問囝囝:『你食唔食蝦條呀?」囝囝話食,爸爸於是畀囝囝一條蝦條,囝囝攞嚟食咗。」
「又好似爸爸同囝囝講:『你今晚早啲瞓啦!』引導囝囝答:『點解呀?』爸爸可以話:『聽日要早起身!』咁囝囝可能又問:『點解呀?』爸爸又話:『去迪士尼囉。』於是可以不斷咁引導小朋友講嘢。」他強調,這種方法對協助自閉症孩童學習說話尤為有效。
改善離題情況
楊太於女兒仟仟三歲時,發現仟仟出現語言發展遲緩。她說:「嗰時囡囡啱啱入學,我發覺佢同同學仔講嘢,囡囡好多時都跟唔到。又好似有時我開咗個話題,囡囡唔知答乜,或者直情唔睬我。」
楊太於三個月前安排女兒接受「FloorTime」言語治療方法。她指女兒說話情況已見改善,「囡囡講嘢會多咗,講嘢講耐咗,冇咁經常離題。」但楊太稱,女兒現仍需繼續接受言語治療,直到入讀小學再評估其言語發展水平是否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