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五生獲國際殊榮<br>天上有顆星命名陳易希

香港中五生獲國際殊榮
天上有顆星命名陳易希

【本報訊】一閃一閃小星星,翱翔宇宙有一顆「陳易希星」。十六歲香港少年發明家陳易希在一項國際科學大賽中得獎,為鼓勵他繼續發光發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林肯實驗室以陳易希命名一顆小行星,成為太陽系裏第一顆以香港中學生命名的小行星。 記者:梁美寶、蔡元貴

陳易希現為香港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中學的中五學生,他在去年舉辦的美國英特爾公司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中表現出色,獲得工程學二等獎,是全場年紀最小的得獎者。主辦單位向得獎學生作出表揚,除了頒贈獎狀和一千五百美元(港幣約一萬二千元)獎金之外,還把他們的名字掛在天上。

父親報喜 還以為開玩笑

這項小行星命名計劃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聯同科學機構「科學服務」合作的項目,每年都會甄選一些在科學大賽中表現卓越的學生,以他們的名字命名小行星,作為鼓勵。於是天地穹蒼之間,從此多了一顆小星星,名叫「陳易希星」。
「我覺得好驚喜,好得意。今日返到學校,個個同學都叫我『阿星』,陳易希星。」十六歲的陳易希一時間彷彿成為了宇宙間的主角,譚李麗芬中學的校園內,每位同學都向這位小明星投以仰慕目光,逗得他心花怒放。
「好少事啫,佢一年到黑都攞獎㗎啦,慶祝?冇諗住慶祝喎。」易希的父親冷淡的態度中顯露了他對兒子成就的自豪。他淡淡地說,早於半年前已看見有關通知,兒子的名字將會命名小行星。他告訴兒子,易希卻以為父親「玩嘢」,一笑置之。至上星期,有科學雜誌報道此事,陳父拿給兒子看,易希才肯相信,並把喜訊告訴學校。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林肯實驗室的資料,陳易希星屬於一個編號20780的小行星,直徑有三至七公里,大約只有月球的五百至一千分之一。陳易希星位於木星與火星之間,繞着太陽運行,每運行一周,需時四點零五年。它的星等是十四點七,即是光度非常非常微弱,一般天文望遠鏡也未必能看得清楚。

赴京比賽 獲楊利偉頒獎

易希於去年憑着一個「智能保安機械人」奪得英特爾科學大賽二等獎,摘下星空間一顆屬於自己的小行星。
今年參加北京舉辦的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易希在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手上取過獎項,可是這位小小科學家的志願卻並非穿梭星際,他只想腳踏實地,發明更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物。
他本來已獲得北京航天科技大學直接取錄,卻沒有接受,寧願像一個平凡的中學生,通過中學會考,升讀本港的大學。易希說:「我覺得自己唔夠全面,中、英文重要學好啲,希望會考可以攞到十五至二十分,升讀科技大學嘅物理系,畢業之後做一個發明家。」

貢獻社會 平安表助長者

其實易希已是一位發明家了,他發明過一個「藍芽智能平安表」,是一個外形普通的膠表,內置振動感應器和藍芽裝置,是給長者和病人用的,當使用者昏迷、跌倒,或心跳有異,手表都能即時感應,並透過藍芽裝置,指示手機撥通指定的電話求救。
他的科學頭腦早在升讀中一那年已震驚了他的老師陳志球:「當年學校舉辦活動,易希負責宣傳,佢就設計咗一個會閃光會轉動嘅機械人,吸引好多同學。我哋發覺佢好有天份,就決定重點培養。」校長方順源表示,校方每年大約撥款十萬元給易希做研究。

學校支持 校長貼身補習

年紀輕輕的易希活得像個港版少年愛因斯坦,每日花八小時做研究,只睡五小時。校長為了讓他專心研究,並無要求他按照時間表上課,脫了課的話,就由校長親自替他補課。易希正在改良他的得意之作藍芽智能平安表,他昨日接受完記者訪問,又要專心鑽研他的發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