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人受害內地跨部門宣戰 趕絕非法短訊

3億人受害內地跨部門宣戰 趕絕非法短訊

「我手機總是在響,一看準是賣槍、賣淫、賣六合彩的!」內地非法手機短訊(內地稱為「短信」)日益猖獗,全國三億多名手機用戶中,幾乎全部都收過詐騙、賣淫等違法短訊,禍及全國四分一人口。內地民眾抱怨官員遲遲沒有行動下,公安等部門昨正式向非法短訊「宣戰」,直斥非法短訊已成為社會治安的公害,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嚴打詐騙、色情以及散布違禁內容等五大類非法短訊。

港人對手機短訊廣告已不勝其煩,而內地不法分子更利用手機短訊,從事各種違法活動。中國公安部、信息產業部以及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昨在北京召開聯合記者會時,中國公安部發言人武和平直斥,違法手機短訊對社會造成的危害日益凸顯,已成為當前社會治安的公害。

兜售槍彈賣淫嫖娼

武和平指出,非法短訊日益猖獗,全國三億多手機用戶幾乎都收過非法短訊,顯示問題範圍之廣,禍及全國四分一人口,導致民怨沖天,公眾紛紛要求整治。
僅上海市,七月中至十月的短短兩個半月內,公安就接到一萬六千一百多宗涉及非法短訊的投訴,當中超過一半涉及詐騙。
他列出五類當局嚴打的非法短訊,首位是假冒銀行詐騙;其次是散布淫褻內容;第三是兜售槍彈、炸藥;第四類是賣淫嫖娼;第五是多次發放干擾他人生活的短訊。武和平指出,最後一類的非法短訊,還包括散布謠言、編造擾亂社會的虛假信息等違憲、違法及違禁內容。

銀行凍結涉案帳戶

公安部指出,若公眾收到類似的不法短訊,可直接致電「110」向公安舉報。公安接報後,將進行甄別、偵查、處理。若公安正式立案偵查,通信管理部門則會作出行動,停止涉案手機的服務。而銀行業監管部門,就會根據銀行業內部規定,凍結涉案帳戶。有關部門並會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公眾舉報時,須留下姓名、聯絡方法、懷疑違法短訊內容以及發送該短訊的電話號碼等,並要保存違法短訊,以便日後跟進。
中國當局向手機不法短訊「宣戰」,內地公眾頻頻叫好。不過,仍有不少人埋怨政府的行動來得太遲:「很好,早應該這樣了,但是以前為甚麼不管,應該算是不作為,應該追究誰的責任?」
中新社/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