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蘋果》財經版改版大利、「建行」勝利上市、大摩力托成功。別以為上述祝賀口號風馬牛不相及,如果那個冠一認為是全港報章辦得最好的財經版(純屬個人客觀意見),不是愈來愈受重視、愈來愈吸引、又何須愈執愈靚?那麼與建行和大摩又扯上甚麼關係?
請稍安毋躁,只要翻看「建行」招股期間,全亞洲股市被力壓之際,《蘋果》有財經權威(多位)居然力陳(或曰計算)利害,勸喻博短線者不如趁低買滙豐或其他優質股好過,瞧瞧今日的比對?如果不是建行高層揚言應不會跌穿招股價(?!)在先、大摩力托在後,你估是甚麼價錢?
冠一並非港股專家,不敢班門弄斧,只提供一個謎語給大家猜,希望可以悟出甚麼是:區域化破壞性「建設」之「局」。由10月20日開始的欄題「借機力壓顧此失彼」、21日的「驟雨過後彩虹將現」,至31日的「柳暗花明美股走俏」,不是多番揭示謎底或明示暗示投資者要趁低吸納乎?日經225昨日創下4年來高位收13867點,或1.92%,另一個「投注站」南韓股市綜合指數更狂升2.66%,香港、新加坡、泰國、印度等股市亦升1.11%至2.6%不等,連日來累積不少升幅,筆者之謎是否與港經版的專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有前日美股承接上日升勢,3大指數分別升0.36%至1.46%不等;歐洲股市更利害,曾幾何時汝等有見過英國富時、德國DAX、法國CAC等指數同時勁升2%或超過2%?可是異數乎?
在liquiditydrivenmarket潮中,市可以「操控」,但數據和大deal卻不能隨便「造」,難道有心人,真的可以膽大妄為?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