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獲校方及城市大學資助及指導,不斷發明新產品的中五學生陳易希坦言,他只屬個幸運例子,他批評政府目前對非學生的發明家缺乏財政支持,「佢哋去一次外國比賽,都要用成幾萬蚊,好多人因為無能力承擔,往往埋沒天份,好可惜!」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趙榮德認為,港府對培育資優生的投資不足,令許多「尖子」無法被提拔栽培。
陳易希表示,以往獲父母支持,每月修讀一些高程度的電子工程課程,然後再四處找零件。他本人比較幸運,獲校方財政支持,又獲城大電子工程學講座教授協助,可於該校的私營公司進行實驗,並獲大學教授指導。他坦言,明白有許多非學生的發明者缺乏政府資助,往往無法完成夢想,他希望政府日後可多撥款支持發明者。
應培訓資優生整體發展
香港輔導教師協會副主席趙榮德認為,港府投放於培育資優生的資源並不足夠,他舉例稱,荃灣馮漢柱資優教育中心為資優生提供訓練,但有關訓練只是斷斷續續,並不足夠。他又表示,培育資優生要從兩方面着手,首先是要找出「叻」學生,然後提供培訓,但現階段,兩方面均並不足夠,「資優需要評核,評核咗又點,呢兩部份暫時無乜動態。」
趙榮德質疑政府只顧「補底」,但卻忽略「拔尖」的工作。「其實𠵱家啲爸爸媽媽會帶仔女去評核,知道子女係咪資優,但佢哋知道之後又冇正式成立組織培訓佢哋」,資優生遂被當作普通學生看待。他認為培訓資優生最重要的是配合他們的整體發展。
發明家鄧虹對政府對培訓發明家的態度更悲觀,他認為,政府完全無資助發明,慨歎「年輕人一代做發明家做乜鬼,就算發明好,政府都唔用你嘅!又唔協助、又唔推廣。」他表示,目前市面的發明家已意興闌珊,只有小部份私人機構見義勇願意提供協助,他勸未做發明家的人不要浪費金錢搞研究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