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香港一宗點對點(BT)非法下載電影的官司審結,被告罪名成立待判,是全球首宗被裁定以BT侵權的官司。近年盜版電影及音樂猖獗,業界損失不菲,BT下載遂被指是盜版溫床,成為千夫所指,不論本港電影界抑或荷李活,都指摘BT打擊電影發展。不過,這並非BT軟件設計者的本意。
BT是BitTorrent軟件的英文縮寫,由美國年輕IT人布拉姆‧科恩(BramCohen)設計編寫,他並非荷李活電影狂迷,迷到要發明一套軟件大量下載電影,目的其實是讓容量極大的電腦檔案可在網上迅速傳送。該程式的面世,可說是IT界的一大革命。
「BT之父」科恩年約30歲,在紐約曼克頓上西城區長大。他出身於科學世家,父親巴里(BarryCohen)是新澤西理工學院的電腦科學教授;5歲已經識得用「BASIC」寫程式;升中時,曾代表學校參加全美頂尖的數學大賽。
自閉天才 失業創作
然而,他並非學校的風頭躉,甚至可說懼怕應酬,據他弟弟RossCohen所說,科恩極難識朋友,因他患上亞斯伯格症候群(Asperger'sSyndrome),又名「高智商自閉症」,一種連醫學權威也不詳的自閉症,這也是他較年長時才診斷出來的。
科恩念了兩年大學就輟學,投身當時蓬勃的科網業,曾服務過不少公司,常遇到大型檔案在網絡傳送費時的麻煩,於是萌生了編寫BT的概念,可惜工作繁忙,遲遲未能成事。其後科網泡沫爆破,全行蕭條,科恩也受牽連被辭退,賦閒在家,正因如此,他終於完成BT的編寫。
BT憑着其快速傳送資料的好處,愈來愈受美國商界重視,當中的商機不容低估,有人估計過,用BT以超過1Gb速度同時供數以千計電腦上載及下載資料,成本只是正常的二百分之一,甚至六百分之一。電子遊戲商Blizzard娛樂公司用BT讓人下載一個2Gb(可塞滿近3隻CD)的遊戲,短時間內就送出近百萬份。
更甚者,BT可令每個人都變身電視廣播公司,不需倚賴傳統廣播網絡,只要把節目壓縮成電腦檔案,加入BT協議,再放上網即可。用戶只要點擊連接,把檔案下載,任何時候都能觀看。這不但改變電視分銷方式,同時將改變電視節目製作方法。英國廣播公司(BBC)已在8月宣布「MyBBCPlayer」計劃,利用類似BT協議,觀眾可合法下載部份節目。
用途廣泛 商機無限
最近,創投公司DCM-Doll資本管理向科恩投資近900萬美元,開辦BitTorrent公司,開發BT的商機,BT被盜版者濫用的負面影像,看來將隨着在正途上大派用場而被掩蓋。
取材自《亞洲華爾街日街》、《財富》雜誌及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