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之見:指數代表性愈來愈低

英之見:指數代表性愈來愈低

港股雖然反攻,以外圍表現計,仍然嫌不夠勁。做好友,此刻最佳地點是日本,以現時展現的氣勢,日經指數年底應在14000之上,隨時追近恒指。
香港高開之後一度急回,市場信心是虛怯,但不必介意,當動力再現,自然有信心,識貪便不識驚。只要恒指再升100點左右,技術上可確認短期見底,可望向下一目標14700邁進。初步表現失望,仍可看好,好友組織反攻,根本不必一步到位。
建行(939)上市,令市場關注恒指的代表性,筆者認同恒指服務公司的意見,現有的恒指50,的確已可彌補恒指的不足,不用再推出新的綜合指數。問題是恒指50的認受性嚴重不足,10個投資者,有9個以上不知恒指50現時的水位。
一件產品的成敗,並不在乎質素,而是在乎客戶的認受性。恒指50的公關工作可謂非常失敗,這個指數怎能委以重任。設計一個指數之後,不作宣傳,純粹等運到,然後可以覺得交了功課,如此專業實在令人驚訝。

炒股不炒市成主流

筆者更加關注恒生國企指數的處理,建行股份全流通,其他國企股卻一向只計H股市值,假若建行以整個市值計算,國企指數會變成一股獨大,只以招股份額計算,理據則有點牽強,所以恒指服務公司的處理將會頗有趣。
不久將來,中資股將有一些突發性的入市機會,富時指數加入建行,令網通(906)短暫被拋售已是一例,之後還要再捱國企指數及MSCL的換馬活動。假如市場氣氛持續低迷,令這些換馬沽壓效應放大,對投資者而言會是更好的入市時機,緊記密切留意。
恒指以及國企指數,都可能因為建行的上市,變成代表性不足,但作為小投資者,絕對不用理會這個現象。指數代表性愈來愈低,將會是世界性趨勢,炒股不炒市根本已成主流,不同行業周期不同,上落趨勢有別是正常,而隨時商業周期縮短,及投資者愈來愈成熟,大家都會集中火力炒少數股份,大市表現根本已不重要。指數仍有一些代表性,給較懶惰的投機者炒市場氣氛,勤力的投資者,相信早已不看市場指數了。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目前持有網通(906)及建行(939)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