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虧損減租戶交稅3億

科技園虧損減租戶交稅3億

近年科技園業務發展迅速,該園業務拓展及科技支援副總裁張樹榮說旗下科學園及工業園土地已不敷應用;科學園100家海內外高科技企業租戶業務亦壯大,上年度並向特區政府繳付達3億元的利得稅。

【本報訊】由於科技園取得成績,張樹榮表示,剛於8月與國家信息產業部簽訂協議,香港將成為國家自主硅(矽)技術知識產權對外窗口交易中心,提升香港在高科技上的國際地位,以及參與推廣國家高科技知識產權的對外發展。

設國家矽技術交易中心

他指出中國市場龐大,有條件自行制訂技術標準(例如數碼電視廣播、3G流動電話等),海外企業欲打入內地市場,便需採用內地技術知識產權。為配合信產部給予香港對外窗口交易中心地位,本港正草擬有關的高科技知識產權保護法律,並成立高科技認證系統,希望明年中完成。
談及科技園營運虧損,張樹榮透露今年可望由上年度的4300萬元,縮減74.4%至1100萬元。因期內工業園批出大量地方予中藥、物流等公司,其中元朗和大埔工業園接近全面出租,將軍澳工業園可望於11月租出逾七至八成,本年度應有盈利貢獻。目前政府正尋找土地發展工業園第4期。
至於大埔科學園,首期110萬方呎已租出82%;連同洽商中租約,涉及共97%面積;然而第2期的40億元投資計劃,因「沙士」延遲了9個月進行,要待07年中才逐步落成,未來或會出現供不應求問題,正考慮建設臨時辦公室應付。
現時100名租戶中,55家為電子企業,當中33家為集成電路企業。租戶中有60%為海外企業,一半來自美國企業,每年租金收入達1.3億元。

科學園每年收租1.3億

他解釋,科學園受到海外高科技企業垂青,原因是園內提供全球首創的集成電路/光電子高科技儀器及軟件租賃服務。過去兩年,科學園投資了2億元在有關設備及聘用30名工程師,企業只需以時租800元,便可租用這些尖端儀器。他預期本年度儀器設備租務收入為1500萬元。
另外,自去年8月科學園與國家科技部簽訂「7+1」合作計劃後,至今已有22個內地科技研究項目在園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