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談及貝南克接任聯儲局主席一職,將可能有助美國息口加快見頂,但文章對現任主席格林斯潘的着墨不多。既然近日大市的表現欠缺方向,那麼就讓我們今日花一點時間,研究一下格林斯潘過去的功與過。
事實上,格林斯潘最大的功績,是在作出息口政策考慮的時候,兼顧的不只是美國本身的因素,還有全球的形勢。記得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令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受到某程度的影響,但美國的經濟卻接近絲毫無損,而當金融風暴在1998年變得更為嚴峻的時候,格林斯潘果斷地在10周內三度減息,成功穩定了美國的經濟,同時帶動全球股市及經濟及早走出谷底。
雖然贏取了不少稱許,但亦有分析指格林斯潘當時的決定是引發另一泡沫產生的源頭,所指的便是2000年科網泡沫。
促成科網泡沫
這些分析認為,聯儲局在短時間內大幅調降息率,令市場的資金突然變得充裕。縱使聯儲局減息有助恢復投資者的信心,但同時卻令不少投資者陷入了一個當時看似是機會,惟事後看來卻是陷阱的科網世界中。現在回想過來,2000年的科網泡沫由形成至爆破,格林斯潘可算是一個間接的「策劃者」。
當然,要追究2000年科網泡沫形成至爆破的原因,最終仍難有一致的答案,但上述的假設亦非沒有道理。
其實,除了質疑格老在98年的大刀闊斧減息政策是否合適外,市場亦對格老在2001年以減息的行動去配合喬治布殊的減息政策有不少微言。有分析認為,該個減息周期是導致美國樓市出現泡沫的主要原因,在按揭息率持續下跌的情況下,投資樓市的成本變得便宜,從而引發投機熱錢流入樓市中;而息口持續處於低位,儲蓄所能收取的利息不多,亦令美國低下階層的財富變得更為「脆弱」,以致美國經濟自2001年後至今,一直無法穩固地回升。
加息撥亂反正
雖然格老從沒有反駁有關指摘,亦沒有正式承認將美息降至歷來新低是否錯誤,但自去年6月開始至今,聯儲局卻接連11次加息,做法某程度其實已反映出格老深知美國所面對問題的癥結所在,因而希望撥亂反正,企圖透過逐步調升息率至正常水平,以解決現存問題。
問題是,格老的任期只餘3個月,在這短暫的時間內,他可以做的,最多亦只是將美息再上調多3/4厘,作用其實不大,所以其首要任務是將有關問題移交至接班人的貝南克去解決。
大家亦可以從格老兩次的錯誤決定中看到,息率過低,對經濟並不一定會帶來好處,所以現在讓息口持續溫和向上,長遠而言,對經濟發展反而可能是一件好事。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