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美寶報道】教育統籌局不斷吹噓大學改行四年制進行得如火如荼,八大院校先後獲政府批出土地,以迎接未來增加的學生人數。然而,浸會大學至今未獲政府分配土地,浸大現正積極游說位於新校隔鄰的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搬走,希望解決用地不足問題。
據知,浸大原打算向政府申請九龍塘土地,惟近期樓價飆升,政府決定重售該幅土地,令原本有機會獲得九龍塘廣播道用地的浸大需另尋新土地。而浸大新翼校園的土地又與地鐵一條通道相近,不能作大型打樁工程,令浸大擴展計劃波折重重。
消息人士稱,三三四發展迫在眉睫,浸大正尋找不同地方解決用地不足問題,近日亦積極與位於新校隔籬的專業教育學院李惠利分校商討,希望對方可相助搬走。據知港府亦參與游說工作,並有意以將軍澳一塊空置土地作交換,安置搬出的李惠利分校。
仍要搵地建宿舍
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曾承認,浸大尚未獲分配土地,並正委託專家研究擴建計劃,預計十二月完成報告。擴建工程將由舊校開始。
據悉,即使浸大獲分配李惠利分校的用地,亦因該幅土地面積與校園擴建計劃相距甚遠,浸大仍需另尋新地興建宿舍。另外,浸大向教資會呈交就三三四學制改革所需的硬件費用約二十多億,惟初步只獲批三億,令浸大大失預算,需要繼續籌款解決難題。
據了解,早於浸大決定發展新校舍逸夫校園時,亦曾與鄰居李惠利分校商討土地問題,當時浸大及李惠利分校達成共識,李惠利分校接受浸大游說,但最後則因為港府沒有地方安置李惠利分校而擱置計劃。
李惠利分校院長郭啟興向本報表示,浸大或政府均沒有與他接觸,但他不知道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高層是否進行討論。本報曾致電職業訓練局執行幹事邱霜梅查詢,惟未獲對方回覆。
浸大學生會會長潘龍海說,校董會早前召開會議討論用地時,指李惠利已是「最後一塊於九龍塘可用的土地」,他希望政府盡快有解決方案。
話你知:李惠利分校歷史二十五年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李惠利分校,前身為李惠利工業學院,專長於專業教育學科及職業技能訓練學科,並已有二十五年歷史。該學院現有五千多名日夜校學生和四百多名教職員工。位於九龍塘聯福道三十號的李惠利分校,剛好與浸會大學為鄰,校園環境舒適。
與浸大最不同的是,李惠利分校提供的課程主要以實用為主,例如汽車工程、幼兒教育及社會服務、珠寶設計及科技、應用光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