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年度「十大傑青」評選結果因為演藝界佔去三席引起非議,一項調查發現,青少年並非只視藝人為傑出人物,父親才是他們眼中的無名英雄,而母親、清潔工人、廁所管理員以至在街頭派傳單者,也是青少年尊敬的無名英雄,進行調查的關注青少年發展研究社認為,與其錦上添花表揚經常曝光的藝人,不如多關心寂寂無聞,卻對社會有貢獻的小人物,更能凝聚社會和諧氣氛。 記者:羅偉光、馮永堅
關注青少年發展研究社在大埔區以問卷訪問了一百六十多名青少年,結果發現五成三人稱心目中有無名英雄人物,當中四成一人認為父親是無名英雄,二成七人選母親,護士、老師各有兩成半人認為是無名英雄,被不少人視為厭惡性工作的單張派發員亦有兩成二人認為是無名英雄,此外,有一成二人認為自己就是無名英雄,百分之三人認為拾荒者是無名英雄,無人選擇售貨員是無名英雄。
調查又發現,五成一人認為挑選的無名英雄人物對社會有貢獻,四成一人認為具正義感,一成二人認為無名英雄應該不吹噓自誇,一成人認為外形是無名英雄值得欣賞的原因,五成半人認為無名英雄已獲社會尊重及認同,四成半人認為社會不重視無名英雄。
「廁所管理員都好重要」
關注青少年發展研究社主席、大埔區議員李志成稱,每年選出的「十大傑青」人物,不乏經常曝光的演藝界人士,給予他們傑青榮譽只是錦上添花,但其實社會上還有很多值得表揚、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物,「一個清潔工人,一個廁所管理員,佢哋寂寂無聞,但工作都好重要,點解唔畀啲鼓勵佢哋呢?」
他認為社會對這些無名英雄重視不足,當局應多宣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訊息,「當人人都尊重身邊默默耕耘嘅人,社會先能凝聚和諧團結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