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星期天︰打出峇里樂曲

玩轉星期天︰打出峇里樂曲

相信各位對中國及西洋樂器絕不陌生,但來自印尼峇里的甘美蘭(Gamelan)你又見過未?今次換上傳統的峇里服飾,學奏這印尼樂器!
記者:熊貓姐姐 攝影:峇里爸爸

雙頭鼓Kendang

是甘美蘭的靈魂,決定每首歌的變化,聲音與鼓一樣,可以用手,也可以用圓頭的槌仔敲打。

加強拍子Cengceng

烏龜外形,背部有五片細喳喳,須用另外兩個喳喳快速敲打,其作用是細分每一拍及加強戲劇性。

老大哥Gong

聲音像大銅鐘般沉重,通常在歌中每四拍出現一次。須用包棉的大鎚仔敲打。

舵手Kempli

敲打時發出「DukDuk」聲,又名DukDuk。屬甘美蘭的舵手,決定及保持樂曲的速度。

旋律王Pamade

負責奏主旋律的銅片樂器,聲音跟西方鋼片琴相似,須用木鎚敲打,屬中音樂器。

一齊玩!

想感受甘美蘭的峇里風情,香港大學甘美蘭社區樂團將於11月20日5:00pm在尖沙嘴文化中心大堂表演,歡迎觀賞!

★演奏甘美蘭時,一般會配合皮影戲!

甘美蘭小知識

甘美蘭為樂團名稱,它在青銅時代(約1000年前)已經出現,今次介紹的GamelanGongKebyar組合則於1920年左右才誕生,甘美蘭以銅製敲擊樂器為主,偶有竹笛或二胡出現。它講求節奏和群體合作性,各崗位均須互相緊扣及配合,才可奏成甘美蘭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