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謊言 - 邁克(文化浪人)

重複謊言 - 邁克(文化浪人)

人都已經死了十二年,怎麼名牌周刊還一片苦心為他放煙霧,一廂情願替他的感情生活塗上似是而非的女色?是出於中國人對逝者既往不究的寬容,還是封建意識頑強的自欺欺人?
馬上想起李安新作《斷背山》預告片的金句:有些謊言我們不能不說,有些事實我們不能否認。啊,是的,屍骨可以任它化灰任它寒,但謊言不得不喃喃重複,一回又一回,直至取得「真實」的永久身份證。優良的中國傳統似乎沒有還歷史一個公道的習慣──外國名人過世後,不留情面的傳記往往如雨後春筍,仙遊的一位當年喜歡光顧甚麼餐館,厭惡哪一種氣味,和甚麼人(或動物)上過床,睡覺有沒有穿睡衣,諸如此類,只有掛萬漏一,沒有知而不言。當中不排除鞭屍癖者的表演,但大多數遵守以事論事的原則,提供無盡娛樂性、豐富知識的同時,也為社會歷史添上生動的章回。

前輩荷李活明星,幾乎沒有哪一位不透過這條通道走出衣櫃,撿回他們的同性戀或雙性戀身份:占士甸、蒙甘馬利奇里夫、嘉寶、瑪蓮德烈治、嘉利格蘭、馬龍白蘭度……嚮往以「驕傲」壯聲勢的可畏後生同志,就從這裏覓得不少政治不正確的姨媽姑姐叔伯兄弟,拍拍心口認親認戚,組織起成員數目可觀的娛樂圈大家庭。
包紮木乃伊一般塗保護色的艱辛工作,大概只有本地勤於開倉的周刊才肯義務肩負。尤其教人納罕的是,文章主角生前並沒有刻意掩飾性取向,夜夜笙歌留連的士高的士高,與同性勾肩搭背絕不避嫌,鬱鬱的情場追逐,無花果也明顯不長在紅顏知己頭殼頂。以他「睬你都儍」的生活態度,恐怕根本不會介意貼近事實的蜚短流長吧?
我不是他的歌迷,和他僅有的一次接觸在三藩市,而且非常間接。當時他尚未大紅,外遊住在幾位女士家裏,恰巧是我的朋友。一天打電話去,接聽的是素未謀面的他,在那頭執住電話筒劈喉大叫:「喂,某某,搵你。唔知係邊個,把聲幾好聽,叫佢得閒過嚟開波啦。」那樣的句子,本來應該用感歎號結束,但他聲調中沒有一般花名叫小妖的人常具備的活潑,我不能想當然地用錯誤的標點符號欺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