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閒資作投資物業之用,惟對樓市繼續上升沒有「信心」,便不會買樓,在經濟學上,這不是有效需求。
有閒資可作投資股票之用,惟對樓市掉頭大幅下挫有「恐懼」,亦不會買股票,閒資雖多,但對港市沒有作用。
信心與恐懼看似是不同甚至有相反意思的味道,但很多時其實是本質相同,二而為一。投資者表示他對美股短線走勢有信心,他有錢投資,卻不入市,信心背後其實仍恐懼,恐懼自己的想法出錯,是種沒有信心的表現。
有時,投資者可以很有信心,但當他看到及聽到更多資料或意見後,他的信心或會變成恐懼,變得沒有信心。倒過來也一樣,面對很恐懼的事情,在獲得更多資料及意見後,可能來個180度轉變,恐懼消失了,換來信心。
信心與恐懼其實是很奇怪又惱人的東西,當人擁有信心時,心內有一股熾熱,像蠻充實的,失去了他,立時變得無助與失落。恐懼在心中,人會變得脆弱,心內一片空虛,恐懼消失,又會變得信心無比,很多時信心與恐懼會把人變得無知與幼稚。
在投資場上,信心與恐懼常在投資者心中滾動,在市場千變萬化及貪婪誘惑之中,投資者往往失控。
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