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流傳已久,並一直被視為中國文化的重要一環。由於中醫治病的原則是「整體觀念」,注重整體平衡,講求標本兼治,用藥較注重直達疾病源頭,因此,中醫在處理慢性病及非依賴手術治療的疾病方面,有其一定的療效。
政府早年通過中醫藥條例,規定所有中醫師必須先經註冊,才可在港執業,而最近更正式實施註冊中醫進修中醫藥學,規定所有註冊中醫必須進行中醫組指定的持續進修,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才可續領執業證明書。此制度的設立,除更能保障病人的健康外,同時亦確認中醫的專業水平及確立中醫的法定專業地位。
從前接受中醫診治的以年長一輩為主,但隨着政府推動中醫藥的發展,不少年輕人也會向中醫求診。因此,已有保險公司為企業客戶及個人客戶提供不同類型的中醫保障,以順應僱員或個人需要,部份網絡醫療診所更附設有中醫診症服務。
購保要留意3點
事實上,客戶要選擇合適的中醫福利,除衡量保費的高低外,亦應注意以下各點:
1.在中醫註冊制度實施後,中醫師所提供的服務已較從前全面,收費亦有所提升,平均而言,每次診療的醫生費及藥費合共約為200港元,故在購買有關福利時,應選擇合適的福利水平。
2.市面上的中醫保障計劃,大部份也涵蓋中醫及跌打賠償,但要滿足個人的實際需要,仍須留意保障每年之最高賠償次數及每次賠償比率。
3.除了個人醫療計劃外,僱主亦可考慮於原有的團體保險計劃內,附加一項自費保險計劃,讓員工或其家屬以自付的形式加購該類型醫療福利。一般而言,以團體形式購買醫療保險,保費往往會較以個人名義購買相宜。
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