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不少家長為了令子女成績躍進,會安排他們補習,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研究發現,大部份名校學生是因為成績好並想保持好成績才去補習,但補習卻對學生接受學校正規教育造成負面影響,甚或令部份教師在教學時不太着力,並減少了學生的休息及發展社交的時間。該院院長貝磊促請政府正視有關問題及作出全面評估。 記者:黎國剛
貝磊教授透過收集師生意見,並比較其他地方學生的補習模式,最近完成對本港學生補習情況的研究。他昨日稱,相對其他比較多學生補習的亞洲國家及地區,如日本、南韓及台灣,本港學生補習情況似乎已接近最大規模,估計全港約五成小學及初中生有補習,高中生的比例更高達七成,尤其在重要考試前學生補習比率特別高。
他指出,不少人或認為本港多數學生因為成績差而補習,但研究發現不少學生是因為成績好並想保持好成績才補習,在著名學校就讀的學生接受補習的情況比其他學校的學生普遍。
他強調,研究發現補習對學生接受學校正規教育會造成負面影響,或令部份教師認為教學工作可變得更輕鬆,在教學時不需要太着力。部份教師甚或會因應接受補習學生的較佳成績,作為教學進度的指標,忽略其他學生的需要。同時,補習也會加重學生壓力,減少他們休息、運動及發展社交的時間。他促請政府正視有關問題。
家長應作出適當安排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張文光則不同意有關研究結論。他反駁說:「咁嘅研究結論似乎係冇乜明確根據嘅推想,學校老師唔會話因為學生接受補習而唔努力去教,又或者教少咗。老師佢哋一樣係好努力咁,根據政府規定嘅課程進度去教。」他又提醒家長,學生接受補習或減少參與課外活動的時間,家長應為子女作出適當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