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銀行(939)上市的第一天,股價只在窄幅徘徊,全日高低位相差只有1個價位,而收市價的2.35元亦與上市定價相同。
建行今次上市,集資額達600多億元,破了香港有市以來新股上市的集資金額紀錄,而公司上市市值達到5000億元,使到香港股市市值頓時增加了不少。
最特別之處就是,今次建行上市,並沒有在美國又或者在國內A股市場同步上市,而且這次股份是全流通的,這點與過往的上市安排有點不同。這樣的安排,反映中國政府對建行的信心,不用降低股份的市場供應量,也能夠順利上市。
其次是作為暫時唯一上市地區,香港股市發揮了集資的能力。如果產品是優良的,就算不在海外市場上市,外國投資者也會到港買賣。
有說是次建行未有以ADR形式在美國上市,是因為美國證監拒批,但實情是考慮到上市程序所需時間,以及最佳上市的時機,單在香港先上市亦可。這亦反映了香港作為大型企業融資的地位,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欠缺水位美中不足
唯一美中不足之處,就是最初上市之時的定價最高為2.25元,及後因為市場反應良好,才把上限價調升至2.4元。突如其來的加價,令到一些短線投資者覺得沒有多大「水位」可走,影響了招股之時的超額倍數,以及上市之後的股價表現,有些人甚至認為公司上市叫價太盡。
希望吸取了這次經驗,另兩隻國有銀行上市時,定價可以「合理」些,讓投資者有多些「水位」可走。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