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死鳥部門互卸責 禽流感陰影下漁護署新措施<br>住宅家禽打防疫針

處理死鳥部門互卸責 禽流感陰影下漁護署新措施
住宅家禽打防疫針

【本報訊】禽流感威脅迫在眉睫,卻暴露了多個政府部門的協調問題,處理病鳥、死鳥時權責不清,漁農自然護理署昨宣布即日起,統一收集可疑的病鳥和死鳥屍體,並將為市民在家中小量飼養的家禽,如雞、鴨、鵝、鵪鶉等感染禽流感高危的家禽,推出接種預防禽流感疫苗計劃。漁護署署長陳鎮源更表示,長遠不排除禁止市民住家式飼養家禽。 記者:陳沛敏、趙燕婷

根據現行法例,飼養二十隻或以下家禽可豁免申領禽畜飼養牌照。漁護署昨晚宣布,針對這些小量飼養的家禽展開新的接種疫苗計劃,預防牠們感染禽流感。陳鎮源昨晚接受查詢時解釋,疫苗計劃首階段將針對雞、鴨、鵝及鵪鶉等曾證實帶有及感染禽流感的高危家禽,當局可能安排上門接種,但暫不會包括鴿及寵物鳥如鸚鵡等。

不裝防雀網不宜飼養

漁護署表示,下月初宣布詳情,並呼籲市民若無做足生物保安措施,應考慮放棄飼養家禽,將牠們交漁護署動物管理中心。
保護遺棄動物協會在元朗白沙村會址養有兩隻被人遺棄的公雞,分別叫Anson和雙喜。該會總監陳淑娟贊成漁護署的措施,並會安排兩公雞注射疫苗。她說,兩隻公雞住在雞籠內,健康良好,但為免接觸野鳥糞便,正打算在籠外多添一層更細密的圍網。
香港豬會主席黃廣榮曾在農場內飼養白鴿、火雞、竹絲雞等,去年在漁護署要求下把家禽送走。他擔心新措施無助杜絕禽流感,反惹市民對禽鳥恐慌,「如果啲人因為漁護署咁講驚咗家禽,周圍放生,咁咪重麻煩?」他認為,漁護署應做好候鳥監測工作,減少「做騷」。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則認為,當局應要求市民暫停飼養,因小量飼養的家禽感染禽流感風險不比大規模飼養低。
至於在俗稱「雀仔街」的旺角雀鳥公園,昨仍有商販罔顧規定,處理雀鳥糞便時不戴手套。康文署總康樂事務經理尹權發在電台節目中說,該署負責雀鳥公園的園藝和清潔,食環署則在園內設置膠桶收集雀屍,若在桶外發現雀屍,會通知漁護署撿走化驗;對於商販不戴手套處理雀糞,尹權發說由食環署負責監管,但康文署人員若發現會作勸喻,但其後漁護署長陳鎮源說,其實是漁護署負責執行有關指引,若警告違規商販無效,會考慮吊銷對方牌照。有關部門被批評是權責不清,互相卸責。有官員私下坦言,各部門管理不同範疇,容易出現「三不管」情況。

即設熱線統一收屍體

陳鎮源昨又承認,在「正常時期」,處理雀屍工作向來有多個部門參與,但「𠵱家唔係正常時期」,因此多個部門前日討論後,決定今後統一由漁護署負責,即日起收集市民發現懷疑感染禽流感病毒的病鳥和死鳥。
他說,一直由食環署負責收集和處理豬、狗等動物屍體,但現在是面對禽流感威脅非常時期,決定即日起市民如發現可疑病鳥和死鳥,可致電政府熱線1823,漁護署會建議處理方法,如有需要會派員收集及送往化驗。
不過,陳鎮源補充,該署現時已要監察雞場及候鳥等高風險範疇,若要兼顧「收屍」,擔心人手不足,未必「咁快做得到」,希望市民體諒。

雀仔街雀檔員工徒手拾起盛有雀糞紙張,及後更直接倒入垃圾桶。
黃冠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