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化淡貴東江水近倍

海水化淡貴東江水近倍

【本報訊】水務署耗資一千萬元在屯門及鴨脷洲兩個近海地點進行海水化淡研究,為日後補充淡水供應量不足作準備。屯門海水化淡試驗廠現時每日生產二百四十立方米淡水,產水成本平均每立方米約七元八角至八元四角,較現時處理東江水的四元五角昂貴近倍,但與外國以同類型技術進行海水化淡的成本相若。
水務署助理署長(發展)吳孟冬昨日帶領記者參觀屯門海水化淡試驗廠時稱,由於屯門及鴨脷洲的海水含鹽量不同,為比較不同廠商過濾產品的成效,為求數據更為確實,因此需在兩個位置進行試驗。
吳孟冬解釋,海水化淡的流程主要是隔除海水中的沙石及雜質等,然後加入化學劑以逆滲透的方式,將淡水及鹽水分隔。他指,經海水化淡的淡水均符合世衞標準可以直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