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的一生,見證了中共對資本家既愛又恨、由恨到愛的歷程。他在中共建政後選擇留在大陸,在一九五九年選擇將商業王國無償上交給國家,在改革開放初期選擇東山再起、富甲中國,每次都是豪賭。他甘當中共的「花瓶」,又能藉此重建榮氏王國,足顯其智慧與魄力。
中共統戰展示「民主」
榮毅仁是中共建政初期罕有由富而仕的資本家。一九五七年,他當選上海副市長,一九五九年又出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文革期間,榮毅仁雖受到衝擊、批鬥,但當時的總理周恩來獲悉後,親自下令:「榮毅仁一定要保護好。」在連國家主席劉少奇也被批鬥至慘死的年代,中共高層如此重視榮毅仁,可見對中共來講,榮毅仁所具有的統戰價值是難以比擬的。
中共在一九七○年代末期開始實施改革開放,對資本家終於由恨變愛,榮毅仁抓住這一時機,大展身手,創辦中信,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也為中共吸引外商投資獻計獻策,並受到中共元老鄧小平的信任和支持。
至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翌年,榮毅仁獲安排出任國家副主席,成為繼宋慶齡之後,第二個非中共黨員出任該職。這一安排無疑是中共希望藉榮毅仁的背景和聲望,展現發展市場經濟的決心,以及展示允許黨外人士參政、議政的「民主」。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