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曾蔭權在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出,要研究立法鼓勵公平競爭,候任行政會議成員李業廣,對訂立公平競爭法表示質疑。他認為,公平競爭的界定具爭議性,「是否為了講公平競爭,要將競爭力不足的一批都要保護。」這是大問題,「講原則就好容易,但點樣公平法先?」
【本報訊】身兼港交所(388)主席的李業廣接受訪問時表示,以交易所為例,小經紀經常抱怨不公平,指「大銀行贏晒」。但他認為,大銀行提供的服務較多元化,「客人在那裏有戶口,買賣股票,錢銀可以交埋,股票同你保存晒。」
競爭不能單看本地
他又列舉「超級市場有兩大,但佢兩個話好公平競爭喎,不過佢哋大之嘛;煤氣全港只有一個供應商,但要同電力及石油氣公司競爭。」他指出,現時很多行業要夠大才夠效率,因為要投入很多資源去做研發,技術不足可能會被其他國家搶走市場,「唔夠大點樣做?」
有優惠應全行通用
他指出,現時競爭不能單看香港本地,以昨日上市的建設銀行(939)為例,新加坡昨日已推出3隻窩輪,故看競爭問題不能太狹隘。雖然英美國家有相關法例,對一些大型收購要先交壟斷委員會研究,但這令很多收購最終不成功。
李業廣認為,香港應盡量發揮已有的優勢,好過去創一個新的範疇,「創業應該要創,但不應全部精神擺晒去創業」,其中應着力發展金融服務業,將不合理的地方改善,吸引更多基金管理業務在港,有助增加成交。
加強監管非未來政策
至於應否提供優惠政策,他認為,「如果全行都畀就無問題,但若只畀某一批人,我不同意,因為不公平」,例如對離岸基金全行都免稅,便屬好事。
未來行政會議將加入具金融監管經驗人士,包括港交所董事張建東及范鴻齡,李業廣不認為將來政策會朝加強監管的角度,因為香港監管水平要跟貼國際,不會特別為嚴加監管而提升標準,但亦要考慮會否增加上市成本,及上市後符合規例的成本。
他指,合規成本在美國直線上升,導致不少歐資公司想撤離,因為每年保持上市地位的成本要幾百萬美元,對中小型公司是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