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三天的亞洲展覽盛事第二部份,是本月20至23日舉行的香港國際玩具及禮品展暨亞洲贈品及家居用品展的延續篇,專門為了在首部份展會,未能成功取得展位的展商而設。雖則是延續篇,但展品多多,家品、禮品及玩具齊備,預期可以吸引到逾萬的買家到場。
是次展會佔用了會議展覽中心5號及7號展館,展商數目為715個,主要是來自中港及東南亞的展商,也有中東及歐美等地的商家參與,當中不少都是首次參展。以展商數目而言,稍遜於去年的逾800個,這與早前的盛會第一部份,增設了添馬艦展場,展位較去年多,不無關係。
展商雖不多,但仍吸引到不少首次參展的展商與會,泰商兼設計師KittipatSermsri是其中一個。他表示,這次是由泰國政府,以資助形式參展,以前從未涉足過商貿展會,覺得這次規模已較想像中大,人流也算理想,若果成績好的話,日後一定會自費再來。
越南政府資助民企參展
據悉,除了泰國以外,越南政府為了幫助國內民企,擴大客源,這次也是以資助形式,組團參加是次展會。
來自澳洲、自費而來的NevenaSolar,也是首次參展,主要目的是想測試市場,希望藉展會獵取到新的客戶資料。她坦言,首天確實較預期「靜」,但勝在參展成本較低,且看展會後的成果,才決定再次參展與否。
由於是次展會規模較小,加上廣州的秋交會(第2展)同期舉行,所以展會首天的人流不算多。多次參展的廈門市喜華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林嘉興直言:「公司有三分一的定單來自展會,人流多寡,直接影響到定量。」
分類不清買家無所適從
另一參展多年的展商,聖菖企業的吳民樑說:「人流比去年少以外,展商的分類雜亂,是另一問題所在。」現場所見,銷售不同貨種的展商,都被編配在一起,左邊賣禮品,對家賣飾物,隔壁售餐具,舉目皆是。吳氏指出,分類不清令買家無所適從,也浪費不少搜尋時間。
記者:丹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