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萬 - 陶傑

五十萬 - 陶傑

反對政制方案,民主派發動遊行,日期為十二月四日。
兩年前的大遊行,人數五十萬。在其他國家,無論是壽西斯古的羅馬尼亞還是貝理雅的英國,五十萬人示威,足以令軍隊譁變,國會提不信任動議,任何政府都必垮台,但香港只創下所謂「五十萬人遊行秩序良好」的「奇蹟」。
五十萬這個數字,共產黨看到了。二十三條果然沒有立法,雖然董建華第二天上班還在「早晨、早晨」,但胡錦濤一上台,就把董建華給「早晨」掉了。共產黨只承認實力,所謂實力,在二○○三年七一這天,就叫做「五十萬」。
然而成也五十萬,敗也五十萬,五十萬成為一條標準線,也就是英文說的yardstick,大陸人說的「門坎」。就像拍賣古董第一聲的那一口底價。香港人想只講「以民為本」、不大想動刀動槍的胡溫再「讓步」,至少也多來一次五十萬。

這樣就出現一道奇妙的邏輯題。上次為甚麼有五十萬?因為真正的召集人是天怒人怨的董建華、穿太空裝的驚慄女主角董夫人,還有戴黑眼鏡、以侵略性的姿態揑住小孩鼻子強行灌藥水推銷二十三條的保安局局長。三位「大反派」,承擔了一齣戲的票房,他們才是五十萬人大遊行的超級魅力之星。
許多好電影,都靠反派擔綱,像《沉默的羔羊》裏演殺手醫生的安東尼鶴健士,觀眾買票進場,是為了看他那副殺氣嚴霸而又儒雅貴氣的表情。莎士比亞的《馬克白》,主角是貪戀權力、陰謀奪位的野心家。還有一齣舊片,叫《鐵路敢死隊》,片中的反派是一個德國軍官,在納粹佔領巴黎之後,他下令把羅浮宮的藏畫運回柏林,跟一群游擊隊展開惡鬥。游擊隊隊長是畢蘭加士打,但演技蓋人的卻是飾演軍官、森冷懾人的保羅史高菲。
偉大的作品,反面角色往往比正面人物更加不朽。兩年前的大遊行,票房五十萬,因為三位反派角色實在曠古絕今,casting太精采。五十萬人大遊行的召集人是誰?不要搞錯,不是帶隊那幾個臉色蒼白的中國書生,他們根本不懂政治,五十萬人的史詩性民氣,由他們一「率領」,到了炮台里的政府總部門口,喊一通口號,就自我消弭散隊,他們白白錯過了一場攻打巴士底獄的歷史良機。
外國傳媒稱奇,也就在這裏:世界上竟有這麼軟弱、如此笨蛋的「街頭鬥士」?五十萬人的巨製,只公映一次,不過,許多偉大的作品,沒有DVD,畢生看一次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