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家長向我抱怨,自己的孩子很膽小,對很多事和物都會懼怕,例如:
──BB很怕水,每次為他洗澡脫去衣服放入水中,他就會怕得哭……
──囡囡很怕黑,每次房間未亮燈,她總是怕得不敢入……
──仔仔很膽小,在街上看見警察也會怕得躲在我身後……
讀者們,你的小朋友有出現過以上的恐懼情緒嗎?
語言與感覺「掛鈎」
幼兒雖不會說話,但他們的感覺異常敏感,表達最為直接。照顧幼兒必須細心,並且要有「易地而處」的想法。那麼,你便會更了解幼兒的情緒。試想,如果你睡得好好的,既溫暖又安泰之時,突然在毫無先兆下被人脫光衣服放入水中,你的感覺又如何?以洗澡為例,每次父母都應給寶寶心理準備,邊做邊說,讓寶寶將「沖涼一詞」與「沖涼感覺」掛鈎。潑水時由小手臂,大髀開始慢慢給予適應時間。要知道哭並非代表他怕水,他只是想表達自己不舒適的感覺。幼兒雖不會說話,但他絕對聽得懂,因此父母要養成與幼兒談話溝通的習慣。
戲言的聯想
另外,小朋友對事物的態度及反應,主要是從父母及經驗上學習而來的。你回心細想,你可曾無心戲言對小朋友說過:
──黑麻麻有鬼……惡鬼……撞鬼……驚鬼……
──唔聽話就叫警察捉咗你……警察捉你去坐監……
這些無心的戲言細節,都會化為景象一一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可怕的烙印。當黑暗時就會聯想到「好驚」;當見到警察就會怕警察會拉自己去坐監……
家長們,你現在了解問題的所在嗎?
小朋友的奇怪反應背後每每總有原因,家長們必須先了解因由,才能徹底為小朋友解去心魔。
柯文滿([email protected])
15年專業教育經驗,主修學前教育及營養。近年以營養顧問身份出版著作,並同時義務為多本育兒雜誌擔任顧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