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投資一百萬元(人民幣.下同),卻寫上一千萬元。」一名港商在東莞以合資形式設廠,公司註冊資本為一百萬元,但在市政府舉辦的招商活動的簽約儀式上,有關部門卻硬將它寫上一千萬元。目的,要給市領導好看,讓今年的招商成績勝去年;更有部份項目早在去年簽約,現在又簽多一次。
境外學者自己計算GDP
上周,中國公布第三季度的GDP增長為百分之九點四,令中外許多經濟學者,百思不得其解。中國的對外貿易正惡化、實際利用外資呈現放緩、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但GDP卻絲毫不受影響。長期以來,境外學者在研究中國經濟時,一直使用自己計算的GDP數據,而非單純依靠官方數據。這是由於中國自製的GDP存在「水份」。前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曾披露,○四年各地上報的GDP總數據,與國家統計局核算後的數據相比,竟然高出三點九個百分點。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