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接班人問題,被視為全球金融市場其中一項不明朗因素,但事件終於塵埃落定。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在本港時間周二凌晨宣布,提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貝南克(BenBernanke)為下任聯儲局主席,接替明年1月底離任的格林斯潘。雖然有關任命尚有待參議院通過,但相信成事的機會十分大。
貝南克與格林斯潘均崇尚自由市場哲學,所以貝南克在維持聯儲局政策連續性方面,相信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事實上,美國金融體系穩健,新舊聯儲局主席要順利交接,絕非問題,市場亦不應對貝南克上任有任何擔憂。現時市場最關注的,應該是貝南克出掌聯儲局後,美息的走勢將會如何?
市場對美息何時見頂存在極大分歧,故此貝南克上任後的息口政策,自然是市場關注的重點。雖然貝南克與格老有很多相同的見解,但在息口的看法上,卻是南轅北轍──貝南克並不認同大幅度加息去應付通脹的手法,他認為應為通脹制訂一個量化的目標,當通脹升至目標上限時,聯儲局才收緊貨幣政策去壓抑,這和格老認為聯儲局應該憑自己的判斷,避免機械化地去解決通脹壓力,明顯有所不同。所以不少投資者都相信,貝南克上任後,美國近兩年的加息周期可望迅速完結。事實上,由於市場憧憬美息再上調3/4厘後便可望見頂,杜指在布殊提名貝南克當日便大幅上升超過160點收市。
加息非純為通脹
不過,有幾點投資者是必須要留意的。雖然貝南克不主張大幅加息去壓抑通脹,但現時聯儲局加息是否真的純粹為了壓抑通脹,我一直都抱有極大的懷疑。
縱使有報道讚揚格老在任期間功多於過,成功帶領美國經濟享有長時間的增長期,但同時亦有分析質疑,格老在科技泡沫爆破後大幅減息,令美國樓市在寬鬆貨幣政策下出現泡沫,才迫使聯儲局去年開始持續將美息上調,以壓抑過熱的樓市。
如果聯儲局加息的原因真的是為了調控樓市,那麼我們便不應單以通脹因素去考慮貝南克的息口政策了。而且,美息是否上調,並不是由聯儲局主席一個人去決定,近日多名聯儲局委員已先後發表言論,暗示貨幣政策仍然寬鬆,故此就算貝南克真的希望減慢加息步伐,是否成功,亦要看他能否說服聯儲局諸委員。
不過,由於近日油價反覆回落,加上美國的樓市升勢已有顯著放慢的迹象,在這些基本因素支持下,或許不用等待貝南克上台,美息亦可望提前見頂。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