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人在開發新產品時,沒有花太多資金在產品設計上,有的甚至沒這方面的預算,部份產品更是東抄抄、西抄抄,把人家的作品變成自己的。」一位設計老行尊一語道破了中國企業向以忽視產品設計的現象。中外設計師均認為,過百億元人民幣的中國市場猶如巨大乳酪,但需漫長時間去發掘。
歐洲設計藝術高峯論壇暨○五中國(深圳)國際品牌設計商年展,正在深圳舉行,來自二十多個國家的設計師欲在中國尋找商機。
進入中國市場逾十年的法國三角聯盟設計公司董事長IsabelleRichard,是首批進軍中國市場的外國設計師,她曾替香港的威馬電器、格蘭氏,以及中國的海爾和美的等大公司設計產品。她認為中國現階段開始注重設計行業,但人才培育仍需一段時間。Isabelle深感中國年輕企業家會比老一輩更注重產品設計,她的中國客戶就以三十多歲的年輕老闆為主。
來自澳洲的設計師KevinWhitley,為進軍中國市場,正計劃在深圳設辦事處。他認為,中國的設計與國際水平仍有相當大距離,作為世界製造工廠,中國的產品要賣到國際市場,須具備一流設計。他稱,雖然澳洲設計師比中國設計師收費貴四至五倍,但比美國和英國平一至五成。
港商先北上後攻港
曾在香港舉辦的「動感藝術旅程比賽」得獎的精品系列「行人」,其所屬的香港顯域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陳長曦稱,「行人」品牌已開發了二十多款產品,但目前尚未推出市場,希望乘今次活動北上找尋全國代理,打開中國市場後,才衣錦還鄉賣到香港。
身兼香港設計師協會顧問的葉智榮則建議,港商若要在內地設計市場分一杯羹,可透過參加內地的展覽會和研討會,接觸內地客人。他估計,單就內地的產品設計行業,一年市場最少有一億元,若果再加上品牌及形象設計,金額就更驚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