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兒子先後去世 媳婦不知蹤<br>兩婆孫相依為命拾荒為活

丈夫兒子先後去世 媳婦不知蹤
兩婆孫相依為命拾荒為活

張婆婆半生坎坷,這幾年間,她先後喪夫喪子,媳婦亦走了,為了八歲孫兒偉仔,她積極活下去。張婆婆現時獨力照顧偉仔,兩人共用一份綜援金,由於不敷開支,嫲嫲平日要拾荒幫補家計。不過,嫲嫲最近受傷了,暫時無法「工作」,說到當前生活,她擔心得哭起來。

每天弄過晚飯給偉仔後,張婆婆便獨自外出,開始她一晚辛勞「工作」。行動由大廈四十樓開始,張婆婆沿樓梯拾級而下,逐層逐層搜尋「寶物」,收穫當中,大多數是一些舊報紙、紙皮和飲品罐,運氣好的話,可能會有一件半件舊家具。
五年來,張婆婆為了這些只值十元八塊東西流過不少汗水,還弄得滿身傷痕。

搬舊梳化致扭傷腰骨

「我兩邊膊頭、膝頭哥都好痛,醫生話係勞損,早幾日,我因為搬張舊梳化,扭傷條腰骨,𠵱家敷住膏布,其實我都唔想咁辛苦,但唔做又唔夠食。」張婆婆淚眼汪汪說。
年近六旬的張婆婆,育有一子一女,惟於九六年底,當年只有十九歲的長子,在廣州遇上車禍昏迷,其患有心臟病丈夫因為不堪刺激,健康急轉直下,在九八年突然辭世,翌年,張婆婆長子亦告不治。
雖然已經事隔幾年,但每次說起這段傷心往事,張婆婆也淚如泉湧。
「當時如果唔係想到個孫,唔想佢變孤兒,我早就……」
偉仔是張婆婆的兒子與其大陸媳婦在內地所生,其子出事後,媳婦便不知所終,留下當時剛出世的偉仔。自○○年開始,無依無靠的偉仔便持「行街紙」留在張婆婆身邊,及至最近他才正式獲發單程證居港。
張婆婆早年在麵包店工作,但因為年事漸高,加上要照顧孫兒,近年靠綜援金過活;因偉仔過去一直未獲居留,而張婆婆幼女亦有家室,自顧不暇,兩婆孫多年來只能共用一份綜援金,生活坎坷。
「我兩婆孫呢幾年都過得好苦,以前孫仔未係香港人,有病痛睇政府醫生要五百幾蚊,我冇錢,惟有將醫生畀我嘅藥減半份量畀佢食;咁多年嚟,我都冇買過一件新衫、一件玩具畀個孫,但好彩佢好乖、好生性,好體諒我呢個嫲嫲。」張婆婆說。

孫:盼做律師養嫲嫲

偉仔現時就讀三年級,訪問期間,他一直靜靜地坐在一旁做功課。
記者問偉仔,長大後想做甚麼?他不假思索回答:「我想做律師。」
當記者進一步追問時,乖巧的偉仔才解釋︰「做律師可以賺好多錢,我想賺多啲錢養嫲嫲。」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施援手

張婆婆近日已替偉仔向社會福利署申領綜援金,由於審批需時,加上她最近身體不適,未能拾荒幫補生活。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有見及此,撥款六千元,援助兩婆孫。
捐款編號︰C1831

暖流熱線
電話:29908688
傳真:2370219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www.charity.atnex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