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復業,其門如市,買蛋撻的人龍挺長,每位限購半打。只因肥彭一誇,這家小店一旦便聲價十倍。會做蛋撻的餅店又何止這家,可既得名人美言,就叫字號了。
名校正如名店,有名人在那裏唸過書,門楣更添高三尺。英國的牛津劍橋、美國的哈佛耶魯,只因出了很多權貴名流,自是名校。港大因國父孫中山和名作家張愛玲都在那裏唸過書,名聲當然響起來。幾十年前,港大生冬天都特愛穿校服,只因那校徽上「明德格物」四字,格外金光閃閃。
我上大學那會子,校裏一位美國音樂教授是哈佛生,人前人後都愛說自己的母校,極感自豪。深山大澤,必產龍蛇,不足為怪。名店器物良窳不一,名校學生亦良莠不齊。那麼出身於名校,未必是優等生,也不一定有成就,又何須驕於人前。當年胡適在上海中國公學唸書,那所大學恐怕野雞大學而已。
當然,名校地位總高一截。李敖大陸文化之旅,光去北大、清華、復旦演講,原因不言而喻。當年教過他的中小學老師,都莫不想和這位學生握握手,往自己臉上貼金。培正出了個諾貝爾獎得主崔琦,皇仁出了律政司黃仁龍,飛虎將軍夫人陳香梅原來是香港真光中學和聖保祿書院舊生,他們都可說光大了母校的門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