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發展經年,原始叢林被大肆破壞,沒有了原居地的殺人大黃蜂,現已殺入城市。牠們像蒼蠅和蟑螂般從垃圾堆中找食物,但卻比蒼蠅蟑螂更快更狠,牠們飛行時速高達四十公里,來無蹤去無影,防不勝防,每年死在牠們手上的人,比毒蛇還要多。
黃蜂(VespasimillimaSmith)又稱胡蜂,身上黃黑相間,透過食肉和採蜜為生。「日本大胡蜂」是蜂類之王,以叢林為居,體形巨大,喜愛捕獵其他蜂類,包括普通黃蜂。不過,日本城市急速發展,叢林面積急劇下降,令大胡蜂數量銳減,此消彼長之下,普通黃蜂數量得以大增。
每年40人死 比蛇更毒
最要命的是,黃蜂從蒼蠅、蟑螂裏成功「偷師」,一改以往口味,從垃圾堆的汽水、魚和肉類等食物殘渣吸取營養,加上城市的炎熱天氣有助黃蜂生長,令黃蜂突破數量大增,肆無忌憚地在城市大量繁殖,日本城市近年就發現愈來愈多蜂巢,今年的求助電話比過往大增一倍。
「黃蜂尾後針」,黃蜂最可怕之處,是尾部的毒針,不像蜜蜂,黃蜂螫了人後還能拔走毒針,留待日後再用。被螫者會出現過敏反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失去知覺,嚴重者更可致死。
日本每年有二十至四十人成為黃蜂的針下亡魂,比毒蛇的禍害還大,今年情況更趨嚴重,單是八月至今,日本東北部的人口稀疏地區,已有五人被黃蜂螫死。
如鐵針刺肉 痛楚難耐
「被黃蜂螫的痛楚有多大,除了親身被牠螫一螫外,你永遠無法想像得到。」東京多摩川大學的昆蟲學家小野正富說。他被黃蜂螫過二百次,但提起黃蜂仍猶有餘悸。「那感覺非常可怕,就像被一枝燒得火紅的鐵針刺入體內一樣,我永遠不會習慣這痛楚。」
殺入城市的黃蜂以群居為主,所築的蜂巢往往掛在樹上,甚至是樓宇外部,容易對人類造成滋擾,稍有不慎弄毀蜂巢更會招來大禍。
日本松戶緊急行動組總監小宅忠茂就勸戒人們小心黃蜂:「過往,家長會叮囑小孩小心黃蜂,尤其要注意蜂巢,但現在的小孩太過無知,有時更嘗試暴力搗毀蜂巢,惹禍上身。」
英國《泰晤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