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八」是香港隊在上屆大阪東亞運的金銀銅牌數目;今屆,如視澳門為半個主場是利多於弊、親戚好友渡江打氣不是壓力、選手又發揮水準的話,成績應更勝上屆;更何況下屆就輪到香港主辦,大家都想在閉幕禮中接過東亞運旗幟時,港隊有佳績來支持擔當重任。香港奧委會派出歷來最多的一百六十六人參加今屆盛會,以下部份「港隊之最」,不但是爭牌希望,更是拼鬥精神支柱。圖?文:徐嘉華
「最多」雙金墊底胡兆康
保齡球的胡兆康在上屆東亞運奪兩金的戰績,當然係最多人寄予厚望的港將。上屆還是個十六歲的小伙子,拿了兩面東亞運金牌後,在閉幕禮擔大旗;過了四年後,康仔在五日前度過二十一歲生日,其間他表現出色、得獎無數,今年初更首奪亞洲巡迴賽總決賽冠軍大獎,難怪成為港隊奪牌的焦點人物。今屆,他參加大賽所有項目:個人、雙人、三人及五人(另加精英賽及全能)共六面金牌,康仔今年繼續挑戰「最多」!
「最傷」新難度打擊武將
港武術隊被新難度動作(凌空擺動由一百八十度加至五百四十度)弄得「遍體鱗傷」,繼鄭家豪上周因傷動了半月板手術被迫放棄東亞運後,最新一宗是「警花」曾思敏兩天前練習弄傷右腳腕,雖不至於要動手術,但賽前這一傷卻影響了本來有機會為港隊爭取今屆東亞第一面獎牌的希望。上屆東亞運得銅牌的她說:「屆時要看傷勢,若可以的話,我還是會上場打南拳;之後再盡力在南刀及南棍全能取成績。」現在惟有寄望十九歲的小師妹羅琛賢,在三十日早上九時開始的女子南拳決賽,為港爭取獎牌了。
「最老」3朝元老蔡曉慧
「老」不是年齡,是指連續第三屆參加東亞運的泳手蔡曉慧。本周五將專程從美國返港參賽的「背后」蔡曉慧,頭兩屆成績優異,又破過香港紀錄,上屆更得接力銅牌。蔡曉慧在柏克萊大學的隊友兼世界一百米背泳紀錄保持者歌蓮,同蔡老友鬼鬼,特別送了兩套鯊魚裝給她參加東亞運。她今年將夥拍更強陣容參加接力賽:蔡(背)、孫嘉兒(蛙)、施幸余(蝶)及韋漢娜(自),最好時間快上屆五至六秒,是港隊獎牌希望。
「最新」200米小子鄧亦峻
兩年前才學跑田徑的鄧亦峻,是新鮮出爐的全運會二百米跑銅牌得主,在東亞運參加全運相同賽項的二百米跑及四乘一百米接力跑,他坦言以應付一個平常賽事的心情去參賽,亦預期家人會到場打氣,他說:「我不怕全運拿了獎或者家人到澳門打氣有壓力,會當是參加一個平常的比賽;我好希望在比賽再刷新二百米紀錄,預計可以跑到二十秒八(鄧保持的香港紀錄是二十秒九四),再為港隊爭取獎牌。」
「最短」划艇手鬥爆發力
港隊要參加划艇賽史上最短距離的比賽:只有五百米(比標準足足短了一千五百米),上屆東亞運划艇是示範項目,港隊奪得三銀四銅佳績,功臣有今屆參賽的羅曉鋒及翁嘉茵。今屆,由於地理關係,澳門賽會只能劃出長五百米的划艇賽道,但焉知非福?正如港隊總教練白勵說:「贏輸關鍵在於一起步就要去得很快,我們現在每天練短途爆發力。」由於鄰近澳門,港隊會帶同自己的艇隻去參賽;亦因南灣湖沒有練習場,港隊亦帶了兩隻陸上划艇機練體能及賽前熱身。
「最孤」李俊健獨闖濠江
單人匹馬參加體操賽的李俊健,是香港體操隊隊中三十多名代表之一,但大部份未夠年齡或大賽成績參賽,只有李俊健,能在一個月內參加全運會及東亞運;但李俊健在本月初的全運會中扭傷腳部,只能完成其中三項比賽,他昨日說傷勢仍未痊癒,但背負着體操隊全隊希望,會盡量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