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創富:短線股票掛勾產品冒起

衍生創富:短線股票掛勾產品冒起

股票掛鈎投資的普及,已到達每周都有新產品登場的階段。在林林總總的產品中,要揀得精明,便要了解其特性。上周,我們講解了股票掛鈎投資在股票數量、參考價、計息方法的轉變等多個差異,今次再繼續從其他角度作透視。
投資者看不清投資前景,便傾向選擇年期較短的投資產品。近期市場冒起了一批9個月至1年的短期股票掛鈎投資產品,部份年息回報最高達10厘,實質派息則取決於掛鈎股票的表現。單一股票掛鈎產品的年息普遍較一籃子略低,風險亦不盡同,未能直接比較,但若以一籃子掛鈎股份及接貨價相同者來相比,便以年息較高為佳。

回報有最低保障
現存的股票掛鈎投資大部份附設贖回機制──當正股在投資期內,於特定贖回日期之收市價等於或高於贖回價,整項投資便會即時結束,投資者可取回相等於本金的股票或現金。贖回價一般約為發行日正股收市價的100%至104%,意味着買入股票掛鈎產品後,正股於贖回日時上升,並觸及贖回啟動價水平,投資者便可提早取回本金。
除了這種傳統的贖回啟動方法外,近期出現了一些將贖回價與參考價定於同一水平的股票掛鈎投資產品。參考價是計算利息多寡及到期時接貨與否的指標,一般會有正股發行日時約10%或以下的折讓,若贖回價與參考價相同,就算正股股價於投資期內原地踏步或輕微下跌,亦有可能被贖回,令提早贖回機會增加。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贖回價與參考價相同,收息與贖回亦會同步,即獲得贖回便有息,否則就無息,並繫於每季到期日當日正股的表現,這與傳統逐日計息及收息、贖回機制分家方式所採取的風險分散策略不同。
股票掛鈎投資實質派息的多寡,與正股於期內的表現一脈相連,但普遍而言,發行商會在首個分派期,以固定分派方式,令投資者最少可獲得首期的全部利息。

接貨隨時收碎股

假設投資額10萬元,最高年息為10厘,投資期1年,每兩個月派息一次,每期派息比率約為1.66%,首個派息日的1660元利息必可袋袋平安,毋須與正股表現掛鈎,首個分派期就如利息回報的最低保障。由於派息比率高低,直接影響首個派息期的利息金額,因此最高年息同為10厘,年內派息次數愈多,首期固定利息便相應降低。
為吸引散戶投資者進場,股票掛鈎投資的最低入場費,由最初約10萬調低至1萬元亦有交易。
入場費調低,可令資金分配更靈活,但接貨是股票掛鈎投資的風險所在。由於這類投資大多以重磅股為掛鈎對象,每手金額動輒四、五萬元以上,若投資額僅一、兩萬元,到期時需收取股票,便會得來一堆碎股,沽貨時價格會較現價為低。此外,部份發行商為股票掛鈎投資提供第二市場,對流通量有一定幫助,但仍要留意二手買賣價差距是否合理。
麥格理證券(亞洲)有限公司
衍生工具部